今天市场整体小幅反弹,昨天提到的疫情受损行业,全天表现不错,锂电池大幅领涨,但医药板块依旧疲软。
医药近期挺磨人的,跌得比较多,大家都很想知道,到底为什么跌?未来该怎么看?今天厂长来详细聊聊。同时,最近的板块轮动很快,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给大家分享下11月包括未来的投资策略。
先看医药,为什么连续跌?
厂长近期一直在帮大家追踪:
首先是10月中下旬就开始提到医保谈判的事儿,可能对整体情绪有压制。医保谈判不是新鲜事儿了,属于每年的常规操作,就是决定把哪些药纳入医保,被纳入医保的药物都会面临降价,但比集采药的价格温和。
最近随着医药板块,特别是CXO走弱,很多主动管理基金都出现下跌,厂长也在四处询问,找原因,主要是看看逻辑有没有变化。
针对近期医药行业的情况,很多基金经理做了最新解读,找了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看看他们怎么说:
广发医疗保健股票基金吴兴武
从行业角度来看,医疗领域存在一些对行业长期发展形成影响的因素,例如部分项目的限价政策等;另一个是从交易层面来看,资金相对拥挤,特别是医药行业的头部公司资金拥挤的现象更加明显。
博时医疗保健行业的葛晨
今年三季度以来,医药板块出现一定回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监管政策密集释放、投资者对于集采扩大化的担忧进一步放大;另一方面,医药行业历经了2年多的上涨,累积了较多的获利盘,因而对负面信息变得敏感。
鹏华医药科技股票的金笑非
外部因素:消费医药板块目前缺乏赚钱效应,其他如光伏,新能源车等热门板块对资金的虹吸效应较强;
内部因素:目前医药景气度最高的板块是CXO,但因为目前医药基金深度聚焦此板块,相对缺乏增量资金驱使CXO板块走高,而CXO出现边际利空就会下跌。
总体看,他们的观点跟厂长说的大致类似,说白了就是补跌或市场风格问题。
我来解释下,大家之所以感受到近期医药基金跌得多,是因为CXO行业跌幅比较大。今年算是医药的熊市,受行业环境影响,很多公司股价都腰斩了,只有不受影响且景气度高的CXO行业一枝独秀。像大家都熟悉的葛兰、赵蓓这些医药基金经理,她们的持仓一半以上都在CXO行业,等于变相抱团了,导致CXO行业整体不便宜。
所以说,补跌,一是CXO估值不便宜,二是今年就CXO一枝独秀,其他医药都很惨。随着其他医药板块出现了投资性价比,不排除资金做了调仓换股。
那么未来医药还看好吗?
当然。
因为医药最大的逻辑,就是全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方兴未艾,同时国家鼓励创新药研发、自主可控,作为创新药卖水人的CXO行业依旧会保持一定景气度。
如果问医药基金经理,他们肯定都会说看好,看实际操作,其实很多医药基金经理在三季度也都加仓了,包括葛兰、赵蓓、吴兴武等。
估值上,中证医疗当前的估值已经在年以来便宜的阶段了,市盈率(TTM)是41.55倍,处于近5年估值百分位的12%。
CXO估值方面,龙头药明康德在经过这波调整后,跌到了现在元的价格,到了机构预测的年合理业绩。凯莱英也接近22年的合理价格元,整体不太贵了。
厂长的观点是,医药板块就是受到了行业环境影响,今年估值跌下来可以顺势逐步低吸,为后续或明年上涨的空间布局。
说完医药,咱再说说11月投资策略。
先给结论:11月,在盈利下行+流动性平稳的宏观组合下,难出现整体性行情,还是轮动结构性行情。景气度高或业绩确定性高、稳定的资产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包括新能源、军工、半导体电子,以及消费和医药。
厂长之前告诉过大家,市场出现全面行情只靠两个因素驱动,一个是业绩驱动的牛市,比如07年;一个是流动性驱动的牛市,比如14年和20年。
业绩维度,企业盈利预期不是很好。市场通常会用PMI(采购经理指数)作为经济冷热的前瞻性指标。50%是分界线,低于50%,说明经济整体偏冷,50%以上经济偏热。
目前来看,全社会制造业PMI10月份数据是49.2%,连续两个月低于50%。分别代表生产、需求和出口的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以及新出口订单指数,也都位于分界线以下。一般情况下,持续跌破50%的分界线,都会有相应刺激经济的政策出台。
流动性维度,整体保持平稳,但未出现大幅宽松。
具体来看,银行间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近期缓慢下行。但非银间的流动性今年明显收紧,今年1-9月社融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近20%。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还是会以轮动结构性行情为主。除非随着压力增大,需要过渡到盈利下行+流动性明显宽松的组合,才容易出现整体性的机会。策略上,维持5-7成的仓位;配置上,更看好新能源、军工、半导体电子,以及消费和医药。
当前股债利差数值:4.%
股票配置仓位:中配
投资者仓位:30%-70%股票资产,30%债券资产
备注:该指标对沪深等大市值、蓝筹行业有效,不适用于小盘股和局部热点行业。
特别申明
本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买卖任何证券、基金及其他金融工具的投资决策建议,且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本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该资料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
文中转发、摘编的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的研究观点及数据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本号观点,对其中的信息及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对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依据或使用本号所载资料造成的任何后果,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号发布的内容仅为hi选基团队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