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注意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怎样做皮试

EDM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news.gdssnews.com/news/redianxinwen/1134.html
近年来,头孢类抗菌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纠纷时有发生。纠纷的焦点就是:使用头孢类抗菌药到底应不应该做皮试?医院做,医院不做;医院有的科室做,有的科室不做;是所有头孢都做,还是只有某些头孢做;是选一种头孢菌素皮试液做,还是使用头孢原液做。除此以外,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公认的答案。皮试液的浓度?皮试液如何保存和保存多久?患者再次用药,间隔多久需重新皮试?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且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一类抗菌药物。由于医务人员对该类药物诱发过敏反应存在担忧,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皮肤试验被广泛应用于用药前预测过敏反应。目前使用中存在不少误区

■对过敏反应机制、皮试意义的认识存在偏差

■许多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过于依赖皮试

■过敏史甄别欠细致

■皮试适应证偏宽泛

■皮试操作不规范

■结果判读不正确

■……

同时,也导致了不少的不良后果

■过敏反应急救应对不足。

■浪费医疗资源。

■延误治疗时机。

■抗菌药物选择范围变窄。

■……

基于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皮试的重要影响,为澄清药物过敏反应机制和皮试的临床意义,规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史甄别和皮试临床实践,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下面就一些常见问题及误区为大家列举。

01

皮试目的是什么?

答:药物过敏反应根据免疫机制不同分为Ⅰ、Ⅱ、Ⅲ、Ⅳ四型。Ⅰ型为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在给药后数分钟到1小时之内发生,典型临床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Ⅱ、Ⅲ、Ⅳ型为非IgE介导的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在给药1小时之后直至数天发生。皮试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发生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性,降低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风险。

02

青霉素类药物过敏

是否说明头孢类也过敏?

答:青霉素与头孢类存在一定交叉过敏性,青霉素与第一代头孢菌素之间的交叉过敏性较多见,可达10%。但第二代头孢菌素仅为2%~3%,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更低至0.17%~0.7%。既往使用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不代表头孢类也会过敏。

03

头孢类药物需要常规皮试吗?

答:不推荐头孢类药物常规皮试。目前为止,头孢菌素给药前常规皮试对过敏反应的临床预测价值无充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均未要求头孢菌素用药前常规进行皮试。

04

什么情况下需要皮试?

答:青霉素类药物要求使用之前需常规皮试。头孢类仅在以下情况需要皮试:①既往有明确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Ⅰ型(速发型)过敏史患者;②药品说明书中规定需进行皮试的。

05

过敏性疾病的患者使用头孢

类药物是否需要常规皮试?

答:有过敏性疾病病史,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和其他药物(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发生头孢菌素过敏的几率并不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应用头孢菌素前也无需常规进行皮试。但上述患者用药后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可能会更重,应加强用药后观察。

06

皮试液怎么配制?

答:青霉素皮试液配制:注射用青霉素G或青霉素G皮试制剂稀释为U/ml的皮试液,前者需多步稀释;后者仅一步稀释,可节约操作时间和人力,并减少误差及污染。头孢菌素皮试液配制:将拟使用的头孢菌素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mg/ml浓度配制成皮试液。

07

怎样判定皮试结果为阳性?

答:进行皮试后15~20分钟后判断皮试结果,如皮丘较之前注射形成的皮丘直径扩大≥3mm应判断为皮试阳性,伴有红晕或痒感更支持呈阳性反应。

08

皮试结果阴性说明不过敏吗?

答:皮试阴性不能完全排除过敏反应的可能,原因在于:①皮试仅对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有预测价值,对非IgE介导的迟发型过敏反应无预测价值;②我国青霉素皮试检测试剂仅含青霉素G,医院加入了半合成青霉素,但未包含PPL、MDM,皮试的灵敏度有限;③未常规采用阳性对照,不能排除假阴性结果。因此即使皮试为阴性,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密切观察,并做好过敏反应抢救准备。

09

哪些情况下会出现

皮试结果假阳性?

答:皮试液浓度过高会引起皮肤非特异性刺激,操作者手法较重、注射量大及注入气泡等均可导致假阳性反应。皮肤反应性增高(如部分荨麻疹、皮肤肥大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可出现假阳性反应,影响结果判读,应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

10

皮试阳性患者可以记录为

过敏吗?

答:皮试阳性(除非皮试诱发严重过敏反应)不应记录为“过敏”,而应记录为“皮试阳性”。既往仅皮试阳性的患者,并非皮试的禁忌证,可在密切观察基础上重复皮试。

11

既往皮试阳性是否能判定

此后应避免使用此药物?

答:首先应排除既往假阳性可能,在排除假阳性反应的前提下,皮试阳性有临床意义,提示患者有发生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但既往仅皮试阳性的患者,并非皮试或再次用药的禁忌证,可在密切观察基础上重复皮试。

12

皮试结果会是假阴性吗?

答:4~6周内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进行皮试,由于sIgE在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时已被大量消耗,皮试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有些药物可抑制皮肤反应,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导致假阴性结果。婴幼儿及老年患者皮肤反应性差,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皮试液抗原性低或失效可导致假阴性反应,因此皮试液应尽量现配现用。

13

皮试阳性或出现过敏反应

还能选择其他头孢药物吗?

答:既往有明确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Ⅰ型(速发型)过敏史患者。此类患者如临床确有必要使用头孢菌素,选用与过敏药物侧链不同的头孢菌素(见下表)进行皮试,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青霉素C6位与头孢菌素C7位侧链相同或相似

头孢菌素C7位侧链相同或相似

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头孢泊肟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西丁头孢克肟氨曲南头孢氨苄头孢唑肟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头孢噻肟头孢丙烯头孢匹罗头孢羟氨苄头孢吡肟

14

降低过敏反应风险还有哪些方式?

答:试仅为预防过敏反应的措施之一,其预测作用仅限于少数药物引发的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预防和降低过敏反应风险应更多依靠:①详细询问和甄别过敏史;②用药期间的密切观察;③配备过敏反应抢救药品和设备;④医务人员熟悉严重过敏反应救治措施。

15

严重过敏反应怎么救治?

答:严重过敏反应的救治措施包括:①立即停用导致过敏药物,静脉给药者更换输液瓶及输液器,救治过程严密监控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②肾上腺素(1:):14岁及以上患者单次0.3~0.5ml深部肌内注射,14岁以下患者0.01ml/kg体重深部肌内注射(单次最大剂量0.3ml),5~15分钟后效果不理想者可重复注射,注射最佳部位为大腿中部外侧;③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如暂无条件建立人工气道,紧急情况下可先行环甲膜穿刺;④建立静脉通道(两条或两条以上),静滴晶体液维持血压(液体用量20ml/kg,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必要时静脉点滴多巴胺维持血压;⑤若有支气管痉挛,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⑥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1.25mg/kg,最大量50mg,肌内注射;⑦糖皮质激素:静脉甲泼尼龙40mg/ml生理盐水,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mg~mg;⑧任一环节中如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就地进行规范心肺复苏术。患者经救治脱离危险后,应留院观察至少12小时。

15

说明书中明确需要皮试的

头孢类药物有哪些?

答:药典规定必须做皮试的青霉素类药物有: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青霉素V钾、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羧苄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磺苄西林钠。说明书中明确要做皮试的头孢类药物有:头孢噻肟、头孢米诺、头孢替唑、头孢替安、头孢甲肟。

查看原文可下载《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td/94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