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领域代表期刊最新变化解读

伴随着北半球的气温攀升,备受期待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版终于在6月26日发布。根据科睿唯安的介绍,今年的JCR有了很大的改进:相对以往版本,最新版JCR加强了对期刊影响因子和其他指标的揭示度,增加了论文层面的相关分析和解读,从“期刊指标”升级为“期刊情报”。具体说明可参见“科睿唯安发布年升级版《期刊引证报告》凸显全球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此处有链接)。

JCR信息可以为科研人员把握学科动态、追踪学科前沿、选择投稿期刊等提供借鉴。为帮助科研人员了解中医药国际期刊影响力的最新动态,图书馆第一时间整理了一份中医药领域的代表期刊集合,并利用版JCR对期刊指标变化进行情报解读,现呈现给大家(热乎的哦!),供各位参考。

1.5个指标综合筛选中医药代表期刊(28种)

因JCR及其所在WebofScience平台中均没有界定明确的中医药学科分类,故首先利文献计量的方法筛选了28种代表期刊。在期刊筛选的时综合考量了中医药主题论文、高水平论文在期刊中的集中离散规律,以及学术知识的时效性。在利用WOS进行最新数据统计的同时,参考了贵阳中医学院丁然、广州中医药大学刘菊红和湖北中医药大学贺艳慧三位同行的前期研究成果。期刊筛选时采用了5个指标或标准进行统计,使筛选结果尽可能的科学合理。筛选指标说明如下表:

最终选出中医药领域代表期刊28种(各期刊详细信息见下表)。其中21种期刊覆盖3个及以上指标,接近期刊总数一半。仅覆盖1个指标的期刊有17种,且有7种是近5年中医药领域TopPaper载文数(指标4)前10的期刊。这些期刊虽属交叉学科,但都是领域内顶尖的期刊,如Nature、Lancet、Circulation等,刊载中医药领域大量的TopPaper,所以仍然作为中医药的代表期刊保留。另外,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是中医药研究和成果产出的主阵地,但中医药代表期刊种却主要由美国(8种)、英国(8种)的出版社出版,中国主办国际期刊仅有5种入选。这与中国国际期刊总量少、影响力较低的整体现况相似。

2.中医药代表期刊影响因子和学科排名变化

影响因子和学科排名是学术期刊的两个主要数量指标。我们重点对比代表期刊版主学科排名和IF相对版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各期刊近5年IF变化趋势。

中医药代表期刊中学科排名变动的期刊数量较多,但变化幅度不大。代表期刊主学科以结合和补充医学(InteComplMed,9种)为主,其次为综合学科(MultSci,4种)和药理学药学(PharmPhar,4种),是中医药的主干学科。共有17种代表期刊的学科内排名有所变化,6种期刊学科内排名上升,11种期刊排名下降。不过无论上升还是下降,排名变动幅度不大。大部分期刊排名变化在3个位次之间,仍在当前分区内(JCR按学科内排名顺序,采用四分位法划分为4个区)。6种期刊学科内排名变化突破了分区界线,需要特别注意:Chinese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和NeuralRegenerationResearch从Q4上升至Q3,BMC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和JournalofPharmaceuticalandBiomedicalAnalysis从Q1跌至Q2,JournalofAlternativeandComplementaryMedicine和BiologicalPharmaceuticalBulletin分别从Q2、Q3降至Q3、Q4。

无论是IF变化的期刊数量,还是IF增减幅度,中医药代表期刊综合影响力明显提升。所选代表期刊的IF数值相对版均有变化,其中17种期刊IF值增加,11种期刊减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ActaPharmaceuticaSinicaB在JCR中首次获得IF6.,属于IF变化最大的期刊。另据报道,沈阳药科大学主办的AsianJourna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也首次获得IF4.56。这两种期刊分列药理学药学学科内第16、26位,均属Q1期刊,且分别是JCR收录中国主办药学类期刊第1、2位(报道链接)。说明我国药学类期刊的水平正在不断进步,开始获得国际科研人员认可。

除去最新获得IF的ActaPharmaceuticaSinicaB,16种IF增加的期刊变化范围在0.~5.之间,11种期刊IF减小的期刊变化范围在-0.~-0.04之间,增加幅度明显超过减小。其实期刊IF每年都有变化,增增减减实属正常,不能作为期刊影响力上升或下降的绝对指标,应结合期刊发文量、学科内排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例如,由德国GeorgThiemeVerlag主办的PlantaMedica和日本制药协会主办的BiologicalPharmaceuticalBulletin,两种期刊IF分别增加0.(增幅6%)和0.(增幅1%),但两者的学科内排名却均属下降。尤其是BiologicalPharmaceuticalBulletin,其所在药理学药学学科JCR收录期刊从种增加到种,而其学科排名却从下降至,从Q3跌至Q4。可见此期刊在近2年药学学科发展中的贡献度或影响力有所下降。

大部分期刊近5年IF趋势线性稳定,震荡幅度较大的期刊学科排名下降或不变。IF值是期刊影响力或学科活跃度的直观体现,由于2年一次滚动计算,IF绝对值会有一定的增减。如果忽略IF绝对值,从第三人称视角观察IF年度变化趋势(参见吃鸡游戏),可以更直观的对比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中医药代表期刊中,大部分近5年IF趋势稳定,小幅线性增长居多(或),少部分波动()或小幅下降()。也有部分期刊5年来表现不安分,震荡幅度较大,如EvidenceBased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JournalofAlternativeandComplementaryMedicine()、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在近2年IF增大和减小的区域里,这部分期刊均有出现,但在学科排名变化区域中,主要集中于学科内排名无变化或下降的区域内。

3.中医药代表期刊中国主要贡献者

相对于以往版本,版JCR最主功能Upgrade是增加期刊背景信息。对每种期刊本年度JCR数据计算年度(如版中统计了年和、年论文)内发文Top10的主要国家/地区、主要贡献机构进行统计描述。我们认真、仔细查看了28种中医药代表期刊的主要贡献机构信息,将属于中国的主要贡献机构摘录,同时统计了中医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数量,详见下表(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主要贡献机构的期刊见绿色填充标记)。

在主要贡献机构中有中国机构存在的21种期刊中,中国机构主要集中在Chinese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等9种期刊(8家以上/种)。Chinese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Medicine、ChineseChemicalLetters3种期刊的Top10贡献机构全部为中国机构。国内中医药领域双一流建设高校主要集中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等5种期刊上(5家以上/种)。对于中国机构主要贡献的ChineseChemicalLetters、Fitoterapia、ActaPharmaceuticaSinicaB等期刊,中医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贡献度相对较低。无论是中国主要贡献机构集中的期刊还是国内中医药双一流建设高校集中的期刊,都是学科内容鲜明的中医、中药、针灸、补充医学(替代医学)或中西医结合类的经典中医药期刊。而Nature、Lancet、JAMA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等高水平、老牌、(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贡献机构中罕见中国机构的出现。

单从期刊IF绝对值的分布图来看,中医药领域中国机构主要集中于IF3.0左右的期刊中。IF较高期刊的主要贡献机构中,中国机构出现较少。若综合考虑期刊的学科排名情况,中国机构的贡献则相对均衡。期刊学科排名百分位分布图:中国主要贡献机构占比较高的期刊在Q1~Q4均有分布,在Q2以上学科内水平较高的期刊中,中国也占有一定的主要贡献机构份额。

4.相关警告期刊

JCR对所选期刊质量有严格的监控机制,以保证期刊报告数据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版JCR对20种涉嫌操纵影响因子的期刊进行了警告,并暂停了版的影响因子。警告类型分为自引和应用堆叠两种。我们对其中6种生物医药相关期刊信息进行了整理和汇总,供各位参(警)考(戒)。

End

写在End之后:

每年JCR的发布正好赶在毕业季,不知是否ISI有意为之。校园内到处可见头戴流苏正天冠、身穿垂布魔法袍、手持钢戳学位证的莘莘学子。个个意气风发、玉树临风、英姿勃发。离校前看到已发论文所在期刊IF变化,也许会有几家欢喜几家忧。不过大家马上要走上工作岗位,也许会面对更多的失落、彷徨、甚至迷茫。届时希望各位不要失了中国历代青年“上能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和乐天精神,更不要忘了挂在胸前的校徽传承和“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八字真言。不管你是否还在科教领域奋(zheng)斗(zha),也请记住图书馆以及图书馆馆员们会是大家强力的后盾。顶你们哦!

参考文献:

科睿唯安.科睿唯安发布年升级版《期刊引证报告》凸显全球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EB/OL].[-06-27].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td/88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