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度基金盘点进取型基金经理篇

写在之前:

基金经理牛逼,不代表基金持有人一定能赚钱!基金赚钱,但基民不赚钱的现象在中国太普遍了...

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基民选基金和基金经理时只看历史收益情况,不看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也不看基金的风险情况,买了不适合自己的基金。

现有大多数理财博主关于基金经理的介绍,依然只是侧重于介绍基金经理历史业绩有多牛逼,告诉大家他们任期收益20+%(顶多再介绍下基金经理的职业背景),大家翻来覆去看到的其实就这么些明星基金经理,但依然搞不清楚,这些基金经理有什么本质区别。

而在最近几篇推送会分类给大家介绍业绩牛逼的基金经理,跟大家讲清楚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每种风格的基金经理适合在什么行情阶段买,帮助大家选择出最适合自己、最适合当前行情的基金经理,让大家真正从基金投资中赚到钱!

接下来进入正文,先来看一个分类概览,这些基金经理的名字大家肯定看过无数次了。

1稳健型:董承非、王崇、刚登峰、劳杰男…

2稳中带皮型:谢治宇、张坤、刘彦春、傅友兴、周蔚文、周应波、朱少醒、杨浩…

3进击型:刘格菘、蔡嵩松、郑巍山…

接下来将会依次为大家介绍以上基金经理。以下所有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

进击型:刘格菘、蔡嵩松、郑巍山

进击型的基金经理,具有暴涨暴跌的“渣男”属性,他们业绩好的时候非常好,能排进全市场前5%,差的时候也非常差,能排进倒数20%...

进击型的基金经理尤其偏好成长股,但与稳中带皮型基金经理有所不同的是,稳中带皮型基金经理对于成长的可持续、确定性要求较高,而进击型基金经理对确定性没那么高要求,更看重成长的潜在空间要足够大。举个简单的例子,稳中带皮型基金经理可能会更喜欢有80%概率赚取20%收益率的股票,而进击型基金经理可能会更偏好10%概率赚10倍的股票。从行业持仓来看,进击型的基金经理一般都重仓科技行业。

一、刘格菘,广发小盘成长()

刘格菘,19年的冠军基金经理,应该所有基民都听过他的名字。他从17年6月管理的广发小盘成长,任职年化回报34.77%,业绩确实很亮眼,但波动实在太大了,18年附近最大回撤高达-57%。持有这只基金的体验堪比坐过山车,运气差的朋友腰斩了,运气好的朋友一飞冲天翻倍了…

刘格菘在采访中表示,他的选股思路从年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开始更加重视行业配置,从行业中观比较中选出最有机会的行业,逐渐淡化纯自下而上选出来的个股。从持仓来看,刘格菘近些年重配过的行业主要是电子和医药,目前分别占比50%和20%(但大家有所不知,刘格菘刚入行的时候其实是地产和白酒行业的研究员)。

需要多嘴两句的是,我个人认为刘格菘对基民不够负责,19年12月初他的管理规模才70亿,19年拿冠军后,利用这个卖点疯狂宣传,新发了不少基金,散户疯狂入场,短短几个月,管理规模就飙涨到亿元,成为管理规模最大的偏股类基金经理…相较于有节操的基金经理,刘格菘的吃相的确有些难看…有节操的基金经理出于保护基民的利益,都会控制规模增长的速度,甚至会阶段性限购…

二、蔡嵩松,诺安成长()

蔡嵩松其实从业年限很短,19年2月开始当基金经理,上任才一年多(对于从业年限比较短的基金经理,我一般是比较谨慎的),目前任职年化回报77.04%,基金波动也挺大,今年7月14号以来,跌幅已经超过20%…前几天,诺安成长还因为连续下跌被送上了微博热搜…

根据采访,蔡嵩松把自己定义为极致的科技股投资者,专注于寻找科技领域最有爆发力的投资机会。他的投资框架是自上而下,先找到优秀的赛道,然后再从中挑选优秀的公司。从持仓来看,他重仓电子行业,占比达到70%。

三、郑巍山,银河创新成长()

郑巍山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也不长,19年5月开始管理银河创新成长,任职年化回报90.48%,最近跌幅也接近20%,但运气比蔡嵩松好,没被骂上热搜…郑巍山的投资方法是基于自下而上挖掘成长股,从细分子行业中选择优质或预期差较大的公司。从持仓来看,目前基本是满仓干电子…

写在最后:如何利用以上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经理?

说完了基金经理,我们来聊聊如何利用以上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经理。为帮助大家活学活用,为大家举3个典型例子:

典型1:小红把股市当赌场,喜欢暴涨暴跌的刺激,享受炒短线、挣快钱,也能承担暴跌的后果。

最适合小红的是进击型基金经理,前两类基金经理太稳健,无法满足小红在股市中寻找刺激的需求…

典型2:小黄不想花太多精力研究投资,自己没有主观观点(没有看好的行业、也不会判断估值高低…),比较喜欢懒人式理财,希望长期定投或持有基金,实现财富的长期增值。

建议小黄在稳健型、稳中带皮型基金经理中分散搭配,不要选择进击型基金经理。对于长线投资者,进击型的基金经理持有体验很差。分散搭配优秀的偏稳基金经理,可以帮助小黄更为平稳地实现财富增值。

具体如何进行分散搭配呢?可以考虑选择1-3位均衡型基金经理+1-3位稳中带皮型基金经理,尽量不要同时选择投资框架、行业偏好比较类似的同类型基金经理,否则不能形成有效的分散。比如:没必要同时选择张坤和刘彦春,因为二者风格很像,都偏向于消费行业;也没必要同时选择杨浩、何帅、冯明远,因为他们三都偏向科技行业。

典型3:小蓝具有一定的投资知识,愿意花精力钻研投资,对股市的估值体系、行业前景都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小蓝,应该结合自己的观点、看好的行业,选择跟自己最对味的基金经理。

笔者认为用5-10年的维度去看,A股里最有价值的赛道一定是科技、消费、医药,但问题在于这几个板块从19年以来已经暴涨了不少,涨幅基本是%+,目前这些板块的估值都已经比较贵。我坚信,买的不贵,是成功投资的必要条件。所以现阶段,个人增量资金的配置重点是均衡型基金经理董承非管理的“兴全趋势”和王崇管理的“交银新成长”。等未来科技、消费、医药板块估值回归合理区间后,我会转向着重配置稳重带皮型基金经理。

这里是优基学堂,一个专门研究优质基金的公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td/71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