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创投将迎来ldquo三

未来十年,中国创投将迎来“三大机会”!丨东方富海陈玮独家

来自清科沙丘投研院的雪球专栏

“做投资有三个东西特别重要,第一是乐观,第二是好奇,第三是想赚钱。我们要相信常识的逻辑,更要相信创新的奇迹,因为中国到了靠创新发展的时候了。”

图: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

本期内容来自:沙丘学院·黄埔8期课堂,东方富海陈玮的分享,文章信息量仅为现场实录的十分之一。

01中国产生伟大公司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年我们开始做创投行业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这个行业能做得这么大。

创投行业的发展跟两个因素紧密相关,一是高科技,二是资本市场。只有高科技项目足够多,资本市场有足够的退出路径和赚钱效应,这个行业才会成长。

年,IDG投了腾讯多万美金,最后挣了多万美金就卖了,他们说这是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神仙,很多人发财都是“被发财”。投资难就难在,你根本不知道投资标的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如今,中国出现了很多像腾讯、阿里这样的伟大公司,比如字节跳动、美团等等,很多人投资这些公司也赚了不少钱。

我要说的是,中国产生伟大公司的时代才刚刚开始,一个好公司的市值要在亿,而一个伟大的公司一定是亿市值以上,最好是上万亿市值。

未来十年,中国将迎来三大机会

机会之一:中国GDP再增加10万亿美金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GDP做到了万亿人民币,大概14万亿美金,全球排名老二,占了美国的2/3。

不出意外的话,在未来15年中国一定会超过美国,GDP至少增加10万亿美金。这对我们而言,是巨大的机会和挑战。

未来的10万亿美金肯定不再是房地产,不是高铁,不是高速公路,而是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生物医药等这些新的东西。

机会之二:中国将增加约3亿城镇人口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了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中国经济过去讲“三来一补”,我们实际上就是用从农村来城里务工的低廉劳动力,生产出了最便宜的产品,打败了全世界。

未来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还会继续,大概还有3亿人口会进城变成城市人口,这就会带来巨大的消费。

机会之三:中国会增加万亿资产证券化

市值是一个公司竞争力的表现,资本市场的总市值则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中国现在有多家上市公司,大概在七八十万亿的市值。未来15年左右,中国会增加万亿的市值。这绝不是茅台酒又涨了多少倍,变成这么多了,未来中国要出现新的增量。

中国现在的股市中,有70%的公司是不值得投资的,未来的机会一定是来自增量企业,来自科技创新企业。现在我们没有看到的那些伟大公司会上市,进而增加上市公司的市值。

中国经济的未来:技术+创新

中国真正的财富积累和经济增长,主要是在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把钢铁、鞋帽、电解铝、服装等等都做到全世界老大。中国用普惠的方法,在世界贸易的规则下,把产品卖到了全世界。但是,我们过去的经济模式太低端了,据说生产7亿件衬衣才能换一架飞机。

年是中国经济的分水岭,过去的经济模式已成历史,该挣钱的人挣了,该创业成功的也创业成功了。从年开始,新的一页开始了,这个时代和以前将完全不一样。

在今天,中国的经济模式必须要转到新的模式上来,技术和创新才是未来。中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科技创新是不行的。所谓新基建,再不能是铁路、公路、高速公路这些基础设施了,像5G、新材料、高端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才是中国未来的新世界。

中国已经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

中国过去40年的创新主要是制度和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就是搞市场经济,在深圳这样的地方搞特区。另外就是模式创新创造的巨大价值,中国现在万亿市值以上的公司,包括BAT、美团等等,其实都是模式创新。所以,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成就了中国的40年。但是,未来我们必须靠技术创新。

中国不缺大学,不缺科研院所,我们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了。但是,我们的技术转化不行。所以创新一定要把企业作为中心,企业才是创新的真正力量。因为企业生存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要赚钱,只有企业才能把技术变成产品,进而接受市场和客户的检验,通过不断更新迭代,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02分化趋势下的投资策略

二十年前,中国的创投规模只有亿的注册资本金,在今天,整个基金管理规模大概在十一万亿左右,涨了多倍。

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创投市场,非常了不得。但是我觉得现在是募资最艰难的时候。

PE/VC进入分化时代

LP国有化,国资占据主导出资地位

年以前,创投资金主要来自于民间资本,现在几乎80%都是国有的钱,整个趋势是国有企业的资本上升比例比较快。如果国有企业占比例大了,非市场化的因素就会变多,对行业整体的市场化运作水平有所影响。

LP变GP化,直投意愿明显上升

第二是LP变GP化,地主知道农民怎么种麦子了,所以地主也开始种麦子了。

美国创投市场接近60%的钱是保险公司、养老金、常春藤大学给的,你只要挣了钱,他们下一轮还给你。但是中国的LP复投率极低,很多LP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且很多LP直接自己做投资了。

很多人觉得是投资没什么门槛,投钱谁不会?中国现在有1.5万多家GP,美国这个行业只有不到四千家GP,但是他们的钱是我们的好几倍。中国90%以上的基金管理规模是五亿以下的小基金。

GP分化,头部机构优势凸显

第三是GP募资分化。大机构募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小机构募资越来越难。我们看到很多小基金,虽然做得也不错,但是生存是非常难的,核心就是募资难带来的压力。

中国现在正在洗牌,未来两三年,可能是中国GP比较阵痛的年份,因为根本容不下1.5万家GP。

同时,投资也在分化,资金也在加快向头部项目集中。越好的公司,越不缺钱的公司,越有投资机构来追,把它追成独角兽。过去好项目融资都是一两年融一轮,现在是每半年融一轮,融到的钱越来越多。这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变化。

资本市场港股化

中国短短两年注册制以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就美股化、港股化了。什么意思呢?就是流动性严重分化,好的公司就让你上天,差的公司就让你入地。

中国现在亿市值以下的公司将近60%,未来百亿市值以下的公司做大的机会并不大。

未来会出现什么?上市公司大量并购上市公司,只有大市值公司才有机会。换句话说,我们要做上市公司,市值不能低于亿。所以资本市场港股化了以后,我们要做大市值公司,要投资真正具备成为大市值公司潜力的公司。因为市值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表现。

制约本土创投发展的三要素

在中国做创投,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

第一是退出,就是你能不能有机会赚钱?中国这二十年,到现在为止一共投了大概6.5万个项目,退出了不到2万个项目。由于注册制的出现,退出的流动性正在全面改善。你不仅可以在实施注册制的创业板、科创板退出,也可以在主板、中小板退出,或者在新三板退出。而且,你还可以去美股、港股以及其它资本市场上市。另外,并购现在也开始慢慢活跃起来。

第二是募资。募资现在不是特别友好,不太容易募到钱。但是从趋势上看,流动性盛宴下,固收产品的收益率正在下降,优秀股权投资机构挣的钱一定会超过银行理财产品。我们唯一不好的就是流动性太慢,但是收益是可期的。

第三是税收。税收对创投也不是特别友好。我们现在出台的税收是按基金或项目征税。不管是按基金征税20%,还是按项目征税百分之5%-35%,个人LP的实际税赋都在30%以上,太高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个人LP投资创投的意愿就会继续下降。

所以,中国已然拥有全球最好的创业环境,但创业投资环境还不够友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03创业投资如何发掘企业价值?

投资的真谛就是找个好项目,做一个耐心的人。就像南非MIH似的,把IDG持有的腾讯的股份买下来,等到现在才卖,挣了多倍,一辈子有这样一个项目就够了。

投资的灵魂就是创新加成长。你投到一个好项目,别人没干过,而且这个公司不断迭代,不断增长,不断成长,你才能成为伟大的投资家。

我们看公司就看三个东西,第一,你在什么行业干;第二,你的技术或者商业模式是什么;第三,谁来干。

PE如何判断行业:看长远、顺趋势

行业就是所谓风口,处在这个风口的行业要持续增长,最好每年双位数增长,而且这个市场是真的需求。

比如O2O,很多基金在O2O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是O2O就跑出了美团、58等等几个巨兽,其他全死掉了。很多需求是假的,但是你在做的时候并不知道,所以这个市场要能看到真的需求,而且被验证过才可以。

PE如何判断技术:两个关键点

判断一个企业的技术核心就看两点:第一,能否改善功能,比别人好一点也行;第二,能否节约成本。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现在变成一个巨大的风口?因为新能源汽车有可能是中国人在全世界高端制造业上最有机会领先欧美的行业。

过去,汽车零配件80%都在中国,汽车组装也都在中国,但是中国品牌不够好。未来,世界上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将有一半是中国人制造的,并且是中国本土的品牌,因为中国人把新能源汽车当做手机在造,觉得无非是手机加四个轮子而已。中国人一造手机,全世界都造不了,因为我们足够便宜,我们的产业链足够齐全。

PE如何看商业模式:价值创造的路径是否说得通

最好的商业模式是满足需求。

雷军为什么要造手机?因为那个时代的手机是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苹果刚出来时,智能手机接近1万块钱一台,小镇青年怎么能买得起?雷军看到了年轻人的痛点,打造了大家都能买得起的智能手机,把手机价格打了下来,成就了小米的今天。

最牛的商业模式是创造需求。

苹果现在是全球最大市值的公司,市值超过2万多亿美金,富可敌国。其实,乔布斯就是创造了需求,苹果系产品就四个字——性感、简约。做苹果产业链是很不容易的,它要求做到极致,手机做得越来越小,屏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完善,它的iOS系统也不一样。当然,它也贵。但大家都以拥有苹果为荣。

PE如何看团队:Team=1+N

我们现在做投资,我越来越觉得团队特别重要。复盘我们投资失败的项目,80%是因为我们看走眼的团队造成的。

在团队中,创始人最重要。创始人是1,团队是N,1要占到团队的50%以上。比如雷军如果辞职,小米股票至少跌20%。特别是小公司的创业,对创始人的依赖度就更大。

我们看团队的要点是:

第一,格局要大,企业最少要给到团队10%的股份,一般都给到15%~20%,大家一起来干活,都有利益;

第二,执着,只干这一件事情。一辈子能干很多事的人很少,大多数人能把一件事做好就不错了;

第三,说话算数,重信守诺,我说了真算,为了我这张脸我得好好干。

当然,还要有其他的素质,比如在这个领域非常专业,很有激情,有商业意识,对商业很敏感等等。

最后我要说,做投资有三个东西特别重要,第一是乐观,第二是好奇,第三是想赚钱。我们要相信常识的逻辑,更要相信创新的奇迹,因为中国到了靠创新发展的时候了。

-------------------------------------------------------------------------------

商业巨头扎堆涌入,这个行业正在诞生下一批富豪

许小林沙丘学院

来自清科沙丘投研院的雪球专栏

本期内容来自:沙丘学院·黄埔7期课堂上,华盖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许小林独家分享,文章信息量仅为课程实录的四分之一。

最近大家看到,拼多多黄峥,刚把董事长给辞了,说要干生命科学去。包括马斯克最近最感兴趣的也是生命科学。

我一直讲的观点就是,踩在大趋势上,你成功的概率要高得多。

当你投资不在趋势上的时候,水平再高,所谓的逻辑和道理再多,都不一定干得过在趋势上的一个普通人。有时候最复杂的道理就是一个最简单的逻辑。

比如我今天告诉你,十年以后,中国十大富豪里可能有一半来自医疗领域,你不一定信,但是我信。

我信了,就会去找可能成为十大富豪的创业者,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但是你要相信医疗会成为第一大赛道,这就是未来的趋势。

01

未来十年,医疗健康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

过去大家认为医疗行业是一个不太赚钱,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领域。

但是大家发现,生物医药是过去两年,最吸金的领域。而且医疗行业一旦跑对,或者头部公司跑出来,它的回报率不比传统消费TMT领域的回报率差。

拿爱尔眼科来说,市值在过去十年中上涨超过%。最早9年刚上市是60多亿人民币市值,最高时候亿人民币左右,最近稍微回调一点。不管是在药领域,还是在服务领域,医疗头部公司在过去十年出现了非常大的增幅。

过去十年,医疗行业各个细分领域都迎来飞速发展。未来十年,医疗行业是更好的十年,还是下坡趋势?

我的观点是,这个词可能稍微有点夸张:钻石十年。

为什么是钻石十年?

疫情以后,这个行业,看似有很多泡沫,未来也会有一大批钱折在里面,但是一点都不影响医疗大市场更大的发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判断:

第一,仿制药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创新成为这个行业核心推动力。全球在研药物数量,中国现在还排不进前五,跟美国有巨大差距,但是后劲很足。这些年大量钱投在创新药研发上,在未来5~10年,中国排名只会越来越靠前。

第二,未来头部医疗企业价值一定会更大。现在出现一个过去不太出现的现象,各个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收入年化增长速度快过行业平均数。头部比中小企业增速还要快。像恒瑞、迈瑞这样的企业,增速仍然能达到30%以上。

第三,这两年最典型的变化是,中国医疗领域很多企业开始走向海外。这个行业发展很大程度跟我们企业在国际的地位有关系。疫情和中美关系背景下,国家和民间资金的大力支持,使得很多中国企业变成了全球化企业。过去全都是跨国药企进到中国,很少说中国企业飞速发展海外业务。

第四,医疗领域,消费升级、老龄化,医药商保这些都是机遇。

02

有钱也投不进,医疗投资大厮杀:顶流VC的核心竞争力

我经常给朋友讲,说投资策略,千万不要说得太玄乎,越简单越好。实际上,在生活中看项目就是这个逻辑。

华盖过去这些年,医疗行业投资策略其实总结下来就一页。

说的文绉绉一点就是两句话:一个叫价值发现,一个叫价值创造。

说的更通俗一点。价值发现,就是能找到每个赛道里,细分方向最好的目标企业,并且能投进去。

价值创造,就是作为专业投资机构,你会发现你不能给企业创造额外价值的时候,基本上有钱也投不进去。

这就是现在的竞争现实。

今天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你会发现所有好的企业,只要他想融资,至少都有一二十家,大大小小的,从顶级投部机构到刚设立的私人小机构找他。对企业来讲,能主动找他的人都有钱,这时钱成了最不重要的东西,那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一定会分析这20家机构,谁的品牌最知名,谁最能帮到你。

比如说,你们谁能助力产品三类证获批我一定优先给你投;或者我现在缺一个CTO,你们谁能帮我找一个这种人才;还有我就想认识哪个客户,我一直想拿他单子拿不着,你能不能帮我介绍?

每个企业都是各式各样的诉求,但这个诉求对投资机构来讲要求很高,如果你只是有钱去投他,即使是跟投,他几乎都不会重点考虑。

每一期基金,华盖都会在最前沿的方向上布局2~3个,或者3~5个项目。当然,另外一个策略上,每一期我们都会选相对成熟一些的项目做布局,跟二级市场退出做结合。

复宏汉霖是复星培养的一个团队,从肿瘤药做起,现在是中国生物类似药第一股。博雅辑因是北大一个教授的项目,我们是这两个项目的早期投资人。

这几个领域在当时看,投资都相对超前,踩在正确的趋势点。我们投的时候,这些公司都没有任何收入,研发投入很大,所以你要看报表,第一阶段是没法投的。但是今天,这类公司再去投的话,基本上估值6亿美金以下,他都不会跟你谈。

这是我们一个简单策略的总结。

横轴是,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nr/96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