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药企,裁撤医药代表

赛柏蓝年第篇文章本文字,阅读全文约7分钟来源:赛柏蓝

整理:阿妮娅国内的疫情正在结束,各行各业都开始复工,资金链的危机之下,裁员、降薪、停薪留职等现象时有发生。1外企转型,直营转外包昨日,据自媒体凯叔药械升职记消息,国内一家外企董事会决定,公司销售部门全面实施营销模式转型,由直营模式转型为产品宣传和市场推广服务外包招商模式。总的来说,过渡期后,销售人员全部转型,不再有底薪工资和五险一金。如果不接受这个安排,可以调岗到总部上班,不调岗,就按照N+1解除劳动合同。今日,该公司的医药代表向赛柏蓝确认了上述信息。赛柏蓝了解到,目前,已有一批医药代表接受了赔偿,准备离职。2减员、降薪、停薪留职…事实上,国内的疫情正在结束,各行各业都开始复工,资金链的危机之下,裁员、降薪、停薪留职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因为带量采购的影响,头部跨国药企也频频进入业务调整模式。2月-3月,GSK、默沙东和赛诺菲三家跨国药企宣布了业务拆分计划,这也会带来一批医药代表的岗位变动:默沙东剥离女性健康产品、成熟产品和生物仿制药,成立新公司;赛诺菲将欧洲的六个原料药生产基地合并在一起,创建一家独立的原料药公司,还公布剥离消费者健康业务的计划;GSK拟剥离部分抗生素业务。此前,赛柏蓝独家获悉,一知名药企正在裁撤销售队伍——波及产品在全国非常知名,被医院和零售市场。据了解,上述公司对销售队伍的调整,是由于公司新产品未进入中国市场,加上拳头产品在4+7落标,受政策和市场双重影响。医院裁员1/3,零售团队裁员1/5。据红星新闻(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新兴主流媒体)报道,一家药企宣布全员降薪,文件表示:新冠疫情下公司的销售大受影响。为保证公司经营活动全力开展,决定短期下调薪酬,企业和员工团结一致、共渡难关。3业绩不理想,中小企业抗风险新型冠状病毒的迅速爆发,除了直接影响全球人民的健康外,也对全球商业产生了巨大冲击,《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强企业中,已有94%的企业表示受到了新冠病毒的影响。国合研究院健康医养研究所所长张能鲲认为,从行业发展看,年医药产业面临着医保亏空带来的行业整顿发展瓶颈。雪上加霜的是,年开春,在新政效果显现之前,新冠肺炎疫情将带来新的影响,这也使得不少药企在尚未缓过神来之际,被动被资本市场“价值重估”。艾昆纬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分别下降73%和82%,医院的病房受影响相对小,住院患者维持在疫情发生前的46%,接近一半。也就是说,医院门诊关闭,药企的经营活动受到影响,第一季度的业绩也不容乐观。德勤发布新冠肺炎下医药行业的调研报告以及年中国医药医疗行业发展六大预测,结果显示,超过五成的企业担忧公司的现金流和财务问题,尤其是国企相关负责人——62%的人表示担忧该影响,而仅有37%的外企人士对此表示担心。统计局给出更为宏观的态势: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严重冲击,工业企业利润明显下降。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8.3%。一方面,是因为是工业生产销售显著下降。为有效防控疫情蔓延,今年全国春节假期延长3天,20多个地区推迟10天开工复产,企业正常生产时间普遍大幅压缩,同时2月份复工复产企业受各种因素制约,生产水平尚未恢复正常,导致企业生产销售均出现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是成本费用上升挤压利润空间。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未恢复正常,但用工、折旧等成本及各项费用刚性支出不减,同时防疫成本却在增加。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4.19元,同比增加0.85元。对中小药企来说,门诊量下滑,药品处方下降,医药代表业绩无法达成,现金流出现问题,只能在疫情中艰难度日,而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政策要求,也在考验着药企和医药代表的抗风险能力。如今,带量采购持续推进,药企的医药代表也面临调整,需要注意的是,2-3个月的收入因为外部大环境无法达成指标而大幅下滑,将会诱发医药代表留存度降低,从而导致营销员队伍稳定性产生动荡。本文版权归赛柏蓝(ID:Mic)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基药、国谈品种,正在直播招商,点击“阅读原文”预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nr/87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