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

年,作为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医药改革继续攻坚克难,医药行业作为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如何用制度“拴住”企业的“马头”,使之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成为了改革的重点。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医院改革试点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都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新时代对我国医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升基础的医药创新能力,还要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为世界人民提供可及的医药服务,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在制药企业综合实力评判的复杂函数中,创新逐渐成为主变量,尽管医药行业存在不确定因素,但市场化竞争将会极大促进我国医药企业发展,树立价值标杆,让优质企业成为典范、榜样和引领未来的力量。

第一梯队稳中有变

从百强榜单TOP10排名来看,近些年龙头企业排名波动较小,基本保持稳定。年前三甲由杨子江药业、广州医药和国药集团包揽,三家主营业务均突破亿规模,竞争进入白热化。国药集团年增速迅猛,达到了20.8%!随着国药集团并购重组陆续完成,资源整合,优势凸显,未来不可限量。

表1年中国医药工业十强企业排名变化

而排名波动较大的企业是复星医药、中国远大集团和恒瑞医药,三家均是三年来首次进入TOP10榜单。

复星医药的三驾马车势头正猛,复星医药全年有35个药品销售额破亿元,10个核心品种破5亿元。中国远大集团凭借资源、渠道、产品线等多元化并购战略,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体现了集团自主研发+外延并购双轮驱动的核心战略。恒瑞医药年总营收也达到了.89亿元,同比增长33.7%,这得益于其针对肿瘤领域的持续布局,研发投入不断提高,未来充满着无限可能。

核心竞争力凸显价值

近年来,百强榜单整体排名稳定,年仅有7家新晋企业登榜。企业能否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拥有核心竞争力,将成为登榜与否的关键因素。

表2年百强榜单新上榜企业

创新铸就未来

百强企业“流派众多”,但发展亦存在共性,可总结为“内外双修”,对内加大研发投入、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人员素养;对外参与资本运作、积极跨界布局、谋划扬帆出海,将会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年百强企业的研发费用持续增长,平均研发费用为5.5亿元,销售研发占比达到了历史最高值5.9%!百强企业在研发上的重视程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成为未来增长的“发动机”。

图-百强企业研发费用与销售研发占比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答案”

年的新冠疫情加速了产业升级转型,受疫情影响,全球医药产业链面临着历史性变革。我国医药行业正发生一场深刻的存量革命,旧有的规则被打破,顺应发展趋势成为必然之举。新形势,新要求,洞悉新变化、探寻新途径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在“创”与“变”的十字路口,未来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一定会用行动书写独特的“中国答案”。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3个月,备受业界期待的“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即将揭晓!百强企业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中坚力量,代表着我国医药工业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国医药工业发展的“风向标”。面对当前国内外大形势,今年的百强格局将有哪些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ls/95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