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兴业证券年投资策略:高光下的思考,差异化的机遇
1、回顾:医药大年,跌宕起伏。疫情下医药行业比较优势明显,财务业绩和市场收益均位居前列,常态化防控下,作为内需中的刚需,医药是“聚光灯下的行业”。疫情中,个人防护物品、核酸检测、疫苗等细分赛道表现尤为突出,超额收益明显。
Q3板块在相对高位下略有调整,主要有双重压力:1)短期面临估值溢价率和机构持仓率的“双高位”;2)控费降价政策存在边际变化。
但考虑疫情常态化、新需求释放、板块战略性地位提升,中长期估值中枢将维持高位。
2、创新药开启商业化时代:从 秋去冬来,随着气温的降低,全球疫情开始二次爆发,多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正在连续创新高,与此同时,新冠疫苗的研发也将出现较明朗的结果,国内新冠疫苗有望于年内或明年初上市,这场持续将近一年的疫情将进入关键节点。预计在全球疫情继续蔓延形势下,无论是新冠疫苗或是相对应的检测试剂、防疫产品等,仍保有极大的需求,可支撑疫情相关企业的业绩。
当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经济运行回归常态,年上半年医药板块一枝独秀的情景不再,7月份以来,医药板块出现阶段性调整、前期估值有所消化,在以时间换空间的逻辑下,年底估值切换有望为医药板块酝酿新一轮的投资机会。但不同于年初以来的与疫情相关的投资主线,预计医药板块投资逻辑将更加基于中长期,优选黄金赛道及优质个股,CXO、创新药、可选消费、IVD化学发光、创新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优质公司,有望通过高速增长的业绩,在明年医药板块分化中有望出现估值进一步提升,实现戴维斯双击!
四、太平洋证券年投资策略:聚焦结构性机会,拥抱创新,坚守价值
坚守创新驱动带来的行业高景气度,高投资回报率板块,推荐创新药械、创新疫苗、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板块
1、创新疫苗:国内创新类疫苗迈入收获期,存量市场+新增量市场释放,行业处于高景气阶段,从中长期看,“产品升级换代+先发优势保持”的逻辑在国内疫苗行业同样也成立。先发企业凭借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凭借品种建立起的渠道优势,长期保持竞争优势,高回报率得以长期保持,国内创新类疫苗是门好生意。
2、医疗器械:集采对于进口替代有较大促进作用,快速的进口替代带来的国产头部厂商高速成长的确定性。
重点 需求端:受创新药开发热潮及仿药一致性评价等影响,我国临床试验数预计将持续增加,未来预计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供给端我国临床CRO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企业规模,技术,全球化布局方面持续积累,预计将推动临床CRO行业保持长期高景气度。
年药物发现CRO依旧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药物发现CRO作为我国发展较早的医药研发外包细分领域,将持续通过自身早期发现导流带动后续相关工艺及生产领域的放量。
2、IVD板块
随着天气转冷,国内有出现散发病例的压力,同时国外疫情形势未见好转,受此影响,我们认为,尽管存在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基于新冠的IVD检测需求持续,新冠检测试剂、设备及服务提供商仍有望受益。
随着国内的医疗卫生秩序逐步恢复,常规的免疫诊断及分子诊断等体外诊断业务也加速恢复,体外诊断巨头或将受益;同时面对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在IVD领域的进口替代或将加速,具有自主仪器和试剂研发能力的企业或将受益;基于以上逻辑,我们仍延续疫情主线,看好IVD领域的研发龙头企业及检测服务提供商。
六、信达证券年投资策略:不畏浮云遮望眼
1、中国医药行业的五个新特点:随着整体行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监管政策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医药行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患者疾病谱与欧美及全球趋同,但用药结构仍有差距;
2)药品审评制度改革推进国内创新药水平全球化,其中每年获批新药数量已与美国相当,新药国内外上市时间差距缩小,此外创新药通过谈判纳入医保节奏加快,创新药放量显著加速;
3)A股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资在生物医药领域持股比重不断提升,促进投资风格逐步转变;
4)越来越多早期医药公司上市,一级、二级投资亦界限逐渐模糊,企业发展节奏显著改变;5)医生学习曲线爬升速度显著加快。
2、政策由外部冲击变为内生假设:年内对投资影响较大的医药政策包括:第三批药品国家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创新药医保谈判)、耗材跨省联盟带量采购以及冠脉支架全国带量采购等;但是随着相关政策规则发明确,市场预期逐渐平稳,相关政策对于二级市场投资的影响趋弱,部分政策已由市场外部冲击演变为估值内生假设。
3、部分细分领域龙头领先优势愈发明显:骨科植入耗材、连锁药店、IVD、CXO、血液制品、高端化学制剂等多个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优势愈发明显,后续有望随着行业政策、竞争格局等的变化进一步提升集中度,实现“强者恒强”。
4、投资建议:随着中国医药市场所呈现的新的特点,行业政策由外部冲击变为内生假设,部分细分领域龙头的领先优势愈发明显,在此背景下,我们建议从三条投资主线上布局机会:①胜者为王,平衡收益:持有行业格局清晰、远景空间广阔的公司,
②差异为先,潜在惊喜:布局在细分领域上有望建立新优势的标的,
③估值打底,静待催化:挖掘经营稳健但因各种原因被低估的公司,
七、西南证券年投资策略:“双循环”下,“创新升级+进口替代”引领医药大时代
年,疫情和流动性两大核心因素强化医药板块,多数板块迎来戴维斯双击。年初至今申万医药指数上涨48.2%,跑赢沪深指数约32.5个百分点行业涨幅排行第四。年初以来,医药子行业保持全线上涨,医疗器械、CXO、疫苗、药店等涨幅靠前。
持仓聚焦医药核心资产,估值中枢上移:从持仓来看,公募和外资抱团医药核心资产,持续强化医药行情,年Q2持仓占比一度高达17.2%、4%。申万医药板块中,其中股价翻倍的约为15%(54/)。从估值来看,医药行业年初估值约为35倍PE,截止10月底提升至47倍,目前(年10月底)相对大盘溢价率达到过去十年的中位数以上。
产业、政策、资本助力医药创新大时代:产业供需两端发力,促进规模扩容。人口老龄化和慢病患病率提升,驱动长期增长;年医疗卫生支出GDP占比6.6%,未来有望持续上升;政策方面三医联动创新加速:医药加快药品审批;医保基金“腾笼换鸟”;医疗方面优化用药结构、鼓励民营办医。资本变革开通药械创新时代:医药生物企业明显受益科创板,极大丰富融资渠道。
八、东北证券年投资策略:依旧聚焦创新和国产化
年继续看好疫苗、创新药和CXO产业链、创新医疗器械和特色原料药等领域。
1、创新药和CXO产业链:创新带来议价权,在医保控费与支付结构优化的背景下占据竞争优势。同时,我国居民个人支付能力大幅提升,对创新药械等高端医疗需求强劲。
在支付端改革以及需求的拉升下,创新药和器械将可以享受较强的定价权和估值的溢价,竞争优势明显。受益于创新药崛起和新冠疫情带来的海外订单,国内CXO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行业内龙头企业有望以高于行业平均的速度快速成长。
2、疫苗:海外疫情依然严峻,欧洲多国二次爆发,疫苗作为抗击疫情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海内外新冠疫苗研发稳步推进,多款候选疫苗正在进行III期临床。综合考虑目前已经披露的临床研究数据以及各条技术路径的特点,新冠疫苗获批前景乐观。
短期内新冠疫苗产能相对不足,定价体系有较大提升空间,潜在市场空间广阔。长期维度下,新《疫苗管理法》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严格监管,行业进入壁垒进一步提升。国内疫苗行业进入创新疫苗品种驱动下的高速成长期,新冠疫情过后大众接种意识进一步提升,疫苗板块长期高增长确定性强。
3、创新医疗器械: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年复合增速超20%。考虑到中国医疗器械与药品的消费比例较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疫情暴露国内医疗资源不足,乘医疗新基建东风,国产医疗设备迅速拓展市场。
同时,国家通过遴选优秀国产医疗设备并集中采购的模式,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促进国产器械的进口替代和终端放量,利好平台型及细分器械龙头的增长。
各医药板块45只龙头股名单:
医疗服务:爱尔眼科、金域医学、通策医疗
药店:益丰药房、大参林堂、老百姓
品牌消费品: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
自费医疗:我武生物、艾德生物、长春高新
创新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康龙化成、药石科技、艾德生物、恒瑞医药、翰森制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诺诚健华、康方生物、康宁杰瑞、博瑞制药
医疗器械:迈瑞医疗、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南微医学、三友医疗、启明医疗、沛嘉医疗、心脉医疗、惠泰医疗
疫苗:长春高新、康泰生物、华兰生物、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康华生物
血制品:天坛生物、华兰生物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希望本篇内容朋友们喜欢,最后请诸位随手戳右下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