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罗氏诺华一决高下全球医药50强,多

北京市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d/

重磅药物的强制增长,让跨国药企排名高枕无忧

文丨小米

医药市场“冰火交融”,全球药企50强座次重排。

6月11日,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公布了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罗氏以.92亿美元年销售额再次夺魁,诺华、艾伯维紧随其后,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

排名前六的药企均突破了亿美元大关。BMS、武田、默克等名次较大提升,辉瑞等则明显下滑。

后台回复“榜单”,获取完整《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白药、中国生物(正大天晴)、恒瑞医药、上海医药以及石药集团也进入了50强榜单,分别排在34名、38名、40名、42名和44名。其中,石药集团是首次入围该榜单。

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首发于年,迄今已有21年历史。和中国工信部颁布的“医药工业百强榜”类似,该榜单只统计医药工业收入,堪称医药行业的“财富强榜单”。

近年来,随着全球药企重组并购,榜单也发生了巨变。比如,辉瑞继年跌落榜首之后,今年排名进一步下滑到第8名;而武田制药在完成对夏尔的收购之后,排名上升至第10名。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跨国药企之间的大规模并购、重磅药物的陆续获批,今后医药行业的洗牌也会加速。

中国药企排名蹿升

石药首次进入50强

在历经一致性评价、新药创新等药品改革之后,中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在上升。这一点从全球药企排名中就能看出来。

恒瑞医药和以中国生物制药为上市主体的正大制药集团年首次进入全球制药企业50强榜单。此后,上海医药、云南白药和石药集团也陆续进入榜单。

这一系列变化是中国医药产业逐渐实现产业升级的缩影。今年5月,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曾发表《中国:巨人已经醒了》的文章称,中国药监局致力于提升药品审评过程的效率,大量的科学家回国创业。“目前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一家中国生物企业在港交所或新三板挂牌上市,我们预计这样的势头将不会很快停止”。

艾伯维、阿斯利康和礼来等跨国药企都注意到中国正在发生的产业变化。该文章称:在过去的25年中,中国绝对清醒了。

虽然本次TOP50中的5家中国药企处方药销售额均突破了32亿美元,但它们与顶级跨国药企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以研发为例,上述5家国内药企的研发费用之和仅为20.14亿美元,而罗氏一家的研发投入就超过亿美元。

中国医药市场庞大,药企的研发短板一时间还难以体现在业绩上。有分析数据显示,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到年将达亿美元。随着竞争加剧,创新药企将占领市场先机,目前的市场座次还将重新排序。

重磅药物强势增长

跨国药企业绩不再靠并购

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跨国药企寻求通过并购重组来扩大规模,而近几年则更注重于内生的业绩增长。

罗氏目前排在第一名,这得益于旗下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单克隆抗体Ocrevus的强势增长,年该药品销售额高达46亿美元。诺华稳居第二,依靠的是诺欣妥25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艾伯维的修美乐,默沙东的可瑞达(K药)以及赛诺菲的达必妥……这些重磅药物都使其所在公司获得不俗的业绩。

德勤咨询的数据显示,年至年,全球处方药销售额的复合增长率预计为6.9%。今后全球医药市场的格局,将取决于各家重磅药物的争斗。

这一市场格局对创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持续创新能力。国内企业靠一两个品种取得一次性突破的例子并不少见,持续创新才有可能培养真正的内在实力。

今年5月,作为K药最强劲的对手之一,施贵宝公司旗下欧狄沃的新适应症再获美国食药监局的上市批准。而渤健的阿尔茨海默症新药也获得了美国的上市批准,这都是多年持续不断研发的结果。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新药神评审批的提速,未来2-3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全球新药进入到中国市场。百济神州与诺华就其PD-1药物达成22亿美元的全球化合作,君实、复宏汉霖也纷纷选择跨境出海。

有分析人士指出,商业战略的变化、产品的专利期保护、热点适应症的扩展、投资并购扩充产品线、仿制药的冲击等,都是影响今后药企排名的因素。

·END·

每天两篇深度稿件,解码医药健康

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请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ls/92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