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好文
邀您共读
”专家知识的话语建构及其合法化——
一档电视节目中药品推广的话语策略分析
赵芃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通过分析一档电视节目中关于某药品专家知识话语建构的策略,讨论不同论题的惯用语句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形成专家知识,进而分析专家知识通过合法化被观众接受的机制。研究发现,专家身份的权威性和传播机构的社会认可度是专家知识被观众接受的主要原因,而专家知识则是专家通过话语策略建构的具有一定价值倾向的话语再现。
关键词:专家知识;话语策略;话语建构;合法化;批评话语分析
一、引言
知识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语言表述至少涉及三个因素:认知主体、认知对象和认知过程(vanDijk,)。就认知主体而言,可以有普通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可以有专业人士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如果前者是常人知识,后者便是专家知识。不论是哪种知识,都有一个对客观世界认知准确与否的问题,认知准确的知识可以贴上科学的标签,是科学知识,否则就是不科学或伪科学的知识。而某一种知识是否科学,是否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认识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知识的形成是一个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知识是社会生活中依托一定机构并具有价值取向的人的语言表述。后者即知识的语言表述及由谁来表述的问题,也是定义知识概念的一个视角。考虑到知识表述者与知识表述的密切关系,vanDijk(:93)认为,知识是被社会某一群体所分享、认证并普遍接受的社会信条(beliefs),这种信条在这一认知群体中由话语生产出来。因此,知识凸显的是这一共同体所共享的信条,它只不过是某一认知共同体认可的措辞标准,并不一定确凿无误地再现客观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知识与话语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由话语建构。
知识与话语密切相关是由话语的特征决定的。所谓话语,首先是指实际运用的语言,指那些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各种语体(genre)、长短不一的文字以及有声或有图的传递意义的符号。话语的概念还包括与语言使用纠缠在一起的、对语言使用有影响以及被语言使用影响的那些社会因素,包括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价值取向和语言使用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田海龙,)。话语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与知识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即知识不仅通过话语来表达,而且通过话语来建构。换言之,认知主体对某一客体的认识在成为知识的过程中,话语参与其中,以至于知识形成的过程充斥着利益冲突,所形成的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认知主体的价值取向。基于这种对知识与话语关系的理解,本研究考察一档电视节目中专家构建知识的话语策略,试图探讨专家通过什么话语手段来构建专家知识,这些话语构建的专家知识又是如何被合法化的。
二、语料来源
本研究语料是江西卫视频道播出的一档健康节目“科学大见闻”。节目通过介绍一位医生减肥的经历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即遵照这位医生的忠告,喝她研制的“XX汤”减肥药,就可以收到当天瘦身的减肥效果。该节目可以在视频播放平台优酷上被检索到,并被下载和转写成文本材料。该电视节目时长28分钟,配有字幕,转写后共计6,多字。该节目的主角是这位医生,她通过自述、回答主持人问题及与现场观众互动充分阐释她服用自己研发的这种减肥药物的效果,而主持人对她的提问和画外音的旁白则烘托出这副减肥药物的神奇。节目中所有参与者,包括这位医生、主持人、旁白者、观众,都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如自述、提问、回答问题、画外音等,参与到节目当中,形成一个建构和传播知识的话语活动。他们对该减肥药有效性的认识及话语再现是本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