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成为抗击疫情的第二主战场,线上咨询、线上复诊、送药到家等服务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外出就医。在帮助医务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患者降低就医风险和成本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智云健康作为中国领先的一站式慢病管理和智慧医疗平台,在本次疫情爆发期间,利用数据及互联网技术对医疗效率进行革新,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时间应医院的慢病管理系统。同时,从一月底到二月,智云健康的线上问诊量急剧增长,几乎是去年同期的15倍。
在疫情催化下,线上医疗的趋势将如何变化?数字健康方向又会出现哪些新机遇?在近日举办的的经纬创享汇上,我们围绕数字医疗进行了探讨,邀请到了“经纬系公司”智云健康的CEO匡明,以“数字健康如何‘削峰填谷’加强慢病管理,助力分级诊疗”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在本次创享汇中,匡明分享了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市场规模、中国慢病管理的“两峰两谷”、以及智云健康如何“削峰填谷”,结合智云健康在慢病管理中积累的实战经验,分析了互联网医疗乃至覆盖面更广的数字健康对于分级诊疗、健康中国的现实价值。以下,是匡明分享的文字整理:
自年创业伊始,中国互联网医疗从不被看好,到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智云健康见证了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整个历程。
智云健康是一家由SaaS驱动的慢病治疗、慢病管理和慢病大数据的平台,目前也是中国最大的慢病相关的管理平台。从年天使轮我们就开始和经纬接触,之后携手相伴,到今年已经是第6年。到现在为止,智云健康已经覆盖了中国20%的医院,接近30%的药房;同时,服务的人群也已经达到数千万。
疫情期间,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用户数据明显增长,智云健康的数据提升了接近20倍。
今天抛开疫情的影响,单纯分享一下互联网医疗乃至覆盖面更广的数字健康,对分级诊疗、健康中国的现实价值。结合智云健康做慢病管理中积累的实战经验,特别是通过对国内慢病管理的“峰”和“谷”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数字健康正在对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1
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有多大?
首先,分享一下我们对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的看法。
众所周知,医疗是个监管行业。但从几年以前开始,国家不断出台对线上医疗、互联网医疗的利好政策。
今年更是发生了一个标志性的事件——3月2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重点涉及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等。
这意味着,互联网医疗接入了医保支付。智云健康也在第一梯队,快速地接入到了医疗保险之中。
易观数据显示,年整个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大约是亿,规模非常小。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亿。大致来看,每年的增长率超过25%。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第二,市场的增速非常猛。从大概平均的30%左右,到了现在45%以上。按照这个增速,接下来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可以达到万亿级。
2
中国慢病管理的“两峰两谷”
在互联网医疗这个领域里,我们看到了中国慢病管理的“两峰两谷”。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北上广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就医扎堆现象严重;基层医疗、偏远地区相对落后,处于医疗技术低谷。
第一个“峰”是优质医疗资源过分集中的“峰”。在东部、发达的城市,总计大约有医院,医院数量的5%到10%左右,是一个很小的比例。医院的医疗资源集中,医院的信息化程度也很高。
第一个“谷”是偏远地区、医院、医院,无论是在医疗资源、诊疗效率、信息化程度、还是学术水平上都落后的“谷”。
在缓和医疗资源差距、削减不同地域诊疗高峰、填补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上,互联网医疗、数字健康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这里面,智云健康也做了很多努力。
第二个“峰”是慢病管理难度高、控费难的“峰”。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肾病、肝病等,这些疾病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特点就是患病周期特别长,所以治疗和管理难度很高。相应的,费用花销也很高,虽然每次都并不是很贵,每年也不是很多,但如果持续20年或者30年,就是一个很高的开销,更不要说这类慢性病通常会引发很多恶性并发症。
第二个谷是患者依从性、医患信任度低的“谷”。以往,医院、在治疗,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即便医生开出医嘱,患者的健康素养和依从性也不够高,使得很多慢病得不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如果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值得信任的医患关系链的存在,很难坚持。
这就需要为患者提供从预防到治疗到康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填补依从差低谷,削减疾病复发带来的费用高峰。甚至可以依托大数据算法,通过更精准的保险服务去帮助减少治疗慢病的费用。这一点实际上是数字健康平台的强项。
3
智云健康如何“削峰填谷”?
在互联网医疗市场,智云健康希望用数字来帮助慢病管理进行“削峰填谷”、提高效率,让整个资源的供给和资源的效率的分配更加有效。
这个生意很难做,我们到底做了哪些事情?用一句话来总结,智云健康是用数据、用系统赋能传统医疗,助力实现健康中国这个目标。
具体来说,我们主要通过以下这3件事情来提升传统医疗的效率:
首先,通过数字医疗助力医护整体效率的提升。
医院SaaS系统通过一体机和操作系统,医院诊疗流程,对医疗数据进行标准化、电子化,省去了手动录入数据的繁琐,提高了治疗效率,降低了出错率。
同时,因为标准化和电子化之后,我们获取了大量的慢病管理结构化数据,以此可以反哺我们的辅助诊断AI系统,将资深医生的经验数据化,实现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此外,这个系医院的随访系统,打通慢病管理院内院外服务场景,建立起强粘性的医患关系链。这是智云健康的首创。
目前,医院医院的20%~30%,医院、医院医院。
对于在三四线医院的医生来说,智云SaaS系统对他们的诊疗效率有质的提升。同样,在医疗技术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也因接入医院SaaS系统实现了效率提升。
接下来以糖尿病管理为例,分享一下医院SaaS医院怎么提高效率、降低出错、减少人力等。
这是一组医院SaaS系统在新疆医院使用后得到的真实数据。医院,智云SaaS系统平均每月检测位患者的血糖。根据使用前后的数据对比,可以清晰看到效率的提升:
测血糖时间平均每次节省15秒,平均每月节省.5小时;
医生查阅血糖数据时间从原来平均5分钟/人次缩减到2分钟/人次,平均每月节省小时;
电子病历血糖录入时间从原来平均4分钟/人次缩减到20秒/人次,平均每月录入时间节省小时;
患者出院归档时间从原来的打印、整理纸质资料到现在的电子归档,平均每月节省小时。
全部合计起来,平均每月节约了小时。
我们之前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医院的医护说,医院SaaS系统之后,最直观的感受是平均下班时间提前了2小时。这是数字健康最大的价值。
其次,用“主动管理”替代原有模式,医院连接医患。拉平院内、院外的健康管理服务,构建起更全面、更系统、更高效的慢病管理生态链。
以往,医院、在治疗,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即便医生开出医嘱,患者的健康素养和依从性也不够高,使得很多慢病得不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互联网平台掌握的大数据将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慢病复发率和治疗难度。医院内的SaaS平台、APP线上问诊、家庭医生服务、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多个产品和系统,医院慢病管理大数据,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主动式的健康保障。
医院医院共同主动完成的,可能患者还没有明确的感知,这种主动管理已经在进行了——比如你的血糖还没有超过临界值,医生就会来告诉你,你需要注意了。
第三,搭建大数据高速公路,让信息流动起来。推进诊疗规范化、标准化,赋能生态链上药店、保险等各参与方。
我国慢病管理对数据的需求非常大,但目前规范的、标准化的数据比较少。标准化、规范化数据缺失,使得有效的慢病管理无从谈起。
比如,一个高血脂的用户,医生问他之前感觉怎么样?哪里不舒服?大多数的情况下,用户基本没办法给到任何反馈,因为这类疾病早、中期其实没什么症状,但通过数据可以监测。所以大量的治疗和管理,对数据的要求会非常高。
为此,智云健康与中电数据共同成立了慢病大数据中心,推进医疗行业解决“数据孤岛、信息非标准化”难题,医院诊疗效率。
这个大数据平台的价值在于,医院、药企、药店、保险、医生和患者进行了连接。连接起来了之后,因为患者是唯一的、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会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合规的、有限的数据流转和数据交换,这样就可以最好、最大限度地保证任何一张处方、任何一个治疗方案,都是在当前这个情况下,充分考虑了用户的数据和之前的情况而做出的结论。
目前,大数据平台还处于训练当中,不能立即商用。未来,医院诊疗规范化同时,还可以为智云慢病管理产业链各参与方提供有效决策支持,用数字医疗进行“削峰填谷”。
比如在药店端,通过处方流转平台将医生开具处方和患者订单直接导给合作药店,为药店解决处方承接和会员管理难题;在保险端可以基于更精细的数据和评估提升核保能力;在药企端可以在临床试验层面提高研发效率。
通过SaaS系统和数据,智云健康已经打通了医患药保多个环节,打破了传统医疗的局限。因为我们有了用户数据,以用户为核心,可以在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进行流转,从而协调大家最好的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得到最好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一直希望做的,就像我们的使命一样——让数字健康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