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yc/

董永故里

吕剧之乡

保护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报工作。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社会公示和复审,确定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14项,现予公布。

博兴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项目名称保护单位1

淡水鱼传统制作技艺

湖滨大酒店2

博兴掐椒制作技艺

博兴县文化馆3

曹营狗肉制作技艺

博兴县文化馆4

贾老大酱牛肉加工技艺

山东贾府食品有限公司

5

邵氏祖传验方炮制技艺

博兴县文化馆6剪纸技艺博兴县文化馆7

豆瓣酱手工加工技艺

山东央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

寨卞黑膏药制作技艺

博兴县湖滨镇寨卞村

9

条编家具技艺

鑫锦华藤业

10

老粗布加工技艺

山东千乘锦家纺有限公司

11

董公酒酿造技艺

山东董公酒业有限公司

12

琉榴圆芝麻香油味鸭蛋加工技艺

博兴县琉榴圆禽蛋专业合作社

13

郭城栏儿故事

博兴县文化馆

14辛张梅花拳博兴县文化馆

曹营狗肉

湖滨淡水鱼

董公酒

十二生肖剪纸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我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体现了博兴人民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截止目前我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居各县区第一。

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存放和展示的地方,对那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和实物进行妥善保管和展示宣传。我县文化馆内的非遗展馆正在积极建设,力争成为传承和展示民族民间艺术的中心。有力地推进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宣传博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名片”。

重点来了!小编特意为您介绍本次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几个优秀代表!

耿延祯剪纸技艺

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剪纸开始出现。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传承人耿延祯熟谙各种剪纸技艺,同时与蓝印花制版结合,逐渐形成别具特色的风格,整体上作品更具多样性,也更加灵动秀美。代表作有装色剪纸《水浒一百零八将》、熏色剪纸《孔子肖像》、衬色剪纸《万寿团字》、撕纸《虎帽娃娃》、拼色剪纸《京剧脸谱》、单色剪纸《茶圣陆羽品茶图》、洇色剪纸《连年发财》。

湖滨淡水鱼制作技艺

山东省博兴县是淡水鱼生产和传统烹饪核心区域,始于年的湖滨大酒店就坐落在被誉为“北国江南,鱼米之乡”的麻大湖畔。有着30年发展历程的湖滨大酒店在继承、发扬、麻大湖淡水鱼传统烹调中逐步发展,始终围绕湖区特色—“淡水鱼”上做文章、下功夫。经多年的技艺传承,“红烧甲鱼”、“鳝鱼蒲菜汤”、“面子椒”、“水煎鲫鱼”已经成为博兴淡水鱼的传统特色代表菜品。

郭城栏儿故事

郭城栏儿,原名叫郭同连,是博兴县人,(一说是北关人,一说是西隅人)他生活在清朝初期,他的幽默笑话故事,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首选话题,在博兴县,乃至整个滨州市流传不衰,一直到现在。

《郭城栏儿故事》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主要内容是伸张正义,鞭鞑邪恶。《郭城栏儿拉屎一尖盘》讽刺了见利忘义的差役;《这是我拉的》、《红腰带》,《对诗》、《先生没人场子》等多篇,讽刺了嫌贫爱富的势力先生,《咬了口果子变了味》讽刺了骗人的算命先生,《撇东占西》、《看风水》等贪财的地主、《绝交》等鞭打了不孝之子,《上了阵候》则是教育人们要懂礼貌。每个故事都表现了意重正能量,在歌颂正义,鞭鞑邪恶的过程中,让人们捧腹大笑,《郭城栏儿》的故事,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道丰盛的美餐。

辛张梅花拳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流传在博兴县店子镇辛张村的梅花拳就是一个具有独特技击风格特点的拳种。据家族谱系人物记载,博兴县店子镇辛张村“梅花拳”始于年,由少林武僧赖杰三所传,少林寺高僧赖杰三(身负重案)避实躲难,流落于辛张村,身感辛张人诚实善良,将一身少林武学传授给了辛张村人。清末,博兴县店子镇辛张村当时社会局面混乱,武派势力割据一方,匪兵四起,民不聊生。为保村庄之安全,村首事张聪、理事者张大浩在村内扩建三处拳房,全村老幼兴起练拳热,这一习俗相传至今,一代一代将梅花拳传承下来,至今已有多年。自清代以来,辛张村“梅花拳”长盛不衰,村中老幼习武练拳,形成了民风,每天夜晚习武,逢年过节均进行武术和舞狮的演练,传授均在本村内进行。一九三五年开始由老习武人张元吉、张光春、张殿荣等人帅领拳房的三队人即武术队、锣鼓队、舞狮队以武会友,打拳卖艺,走街串巷开始向外传播。年经博兴县文化局批准博兴县店子镇辛张村成立了“博兴县业余武术馆”,期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员。辛张村梅花拳技术体系包括基本功法、徒手单练、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动作刚中带柔,出拳威猛有力,刚烈,技击讲究攻防兼备,连攻带防让对方无力接招应对的实用特点。该拳具有较高的防身自卫、强身健体的功能价值,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td/68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