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长岛这个样海洋生态文明综试区明确

甲氧普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昨天,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规划》(简称《规划》)已正式发布。《规划》提出,要将长岛打造成蓝色生态之岛、休闲宜居之岛、军民融合之岛,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长岛优势,以体制创新、模式探索为重点,强化政策保障,推动陆海统筹发展,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加快海岛型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综合试验区建设时间表

到年,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山体、海岸、林地、岸滩等资源得到保护修复,南北长山岛裸露山体和地质灾害治理基本完成,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旅游度假区和5A旅游景区。

到年,综合试验区基本建成;海陆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大气质量接近或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大于60%,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海洋生态岛;争创海洋类国家公园。

到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生态文明岛,成为国际海岛保护发展的典范,建成“山青、海蓝、林茂、岸美、滩净、城靓”的生态海岛。

立足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和现有基础,《规划》提出,长岛要在空间布局上形成生态涵养、休闲度假、运动观光三大功能区。其中——

生态涵养区重点包括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北隍城岛、南隍城岛及附近海域,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限制外来人口进岛落户,支持自然减员,探讨实施生态移民,鼓励北五岛居民到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居住、生活和就业,逐步减少驻岛人口数量,恢复海岛的原始地貌、植被覆盖。

休闲度假区重点包括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庙岛、小黑山岛、大黑山岛及附近海域,坚持“一岛一特色、一岛一聚集”,建设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海岛小镇。打造渔家风情组团、海岸休闲组团和海上环游组团,形成功能完善的旅游产品集聚区。提升妈祖文化影响力,将庙岛打造成北方妈祖文化的交流中心。

运动观光区重点包括南五岛和北五岛之间的无居民岛屿及周边海域,加快提升旅游功能,丰富旅游线路、旅游业态,增设旅游体验项目,推动旅游业向中高端转型发展。打造“海上石林、海鸟天堂、海豹乐园”长岛旅游品牌和国家级海洋运动基地。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生态保护是第一要务,绿色发展是根本前提。长岛将强化海陆环境保护与修复,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健全生态保护应急体系,按照新旧动能转换的总要求,创新发展生态旅游业,优化提升现代渔业,培育发展海洋文化产业,进而实现旅游业态提质换挡、旅游服务能力提升,同时,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培育优良品种,建设海洋牧场,打造以海洋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集聚区。

《规划》还提出,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打造综合交通网络,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网络体系。为满足居民需求、促进安居乐业,将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在保障措施方面,《规划》亮点频现:充分借鉴国内外海岛保护发展经验和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统筹推进相关行政区划调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验区推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开展生态GDP考核试点;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同时,对加大财税投融资支持和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提出明确要求,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向长岛倾斜,每年不低于1亿元,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支持长岛生态建设与保护。-年,省级每年安排长岛地方政府债券额度2亿元,由省财政给予贴息补助。此外,还将放宽人才招引通道,提高驻岛人员待遇,加大干部双向交流。

“碧海青山”国家品牌将成长岛名片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规划》解读

长岛是渤海咽喉、京津门户、海防要塞,在国防安全、生态安全、海上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长岛区位、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前期我省出台《关于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此基础上,我省又于近日印发《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规划》(下称《规划》)。这个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按照部署,规划范围为长岛个岛屿和所属海域,岛陆面积5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公里。规划期为—年,展望到年。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确立建设蓝色生态之岛、休闲宜居之岛、军民融合之岛等三个试验方向,打造“碧海青山”国家品牌、“海上仙岛”度假胜地、“固防守疆”海岛样板。同时,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用海布局,将推动形成生态涵养、休闲度假、运动观光三大功能区。

为何要建?

■地理位置、生态地位重要

■有条件、有基础、有责任建设

长岛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进出渤海必经的“黄金水道”、渤海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我国海上物种的“博物馆”、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斑海豹洄游地,拥有我国唯一的海岛型国家地质公园和我国北方最古老、最具影响的妈祖官庙,具备良好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有条件、有基础、有责任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为海岛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近年来,长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3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内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补植造林亩,改造城市绿地17万平方米,恢复整治岸线20公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展望未来,长岛的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从有利因素看,绿色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这为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指明了正确方向。特色产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长岛发展潜力巨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岛保护发展,为长岛提供了明确发展思路。从制约因素看,长岛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蓬长航线每年全天停航15天左右,北五岛、西三岛每年停航80余天,部分居民生活饮水质量不稳定。岛屿生态系统脆弱,森林植被树种单一,部分山体裸露残损,生态保护修复难度大。各类支持民生政策相继出台、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财政刚性支出压力逐年加大等。

建成啥样?

■建设蓝色生态之岛、休闲宜居之岛、军民融合之岛

■推动形成生态涵养、休闲度假、运动观光三大功能区

建设蓝色生态之岛。探索海洋资源科学利用新模式,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海洋公园、地质公园等为重点,加快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建设,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成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持续发展的范例,打造“碧海青山”国家品牌。

建设休闲宜居之岛。探索“海洋+”、“生态+”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挖掘“百年渔俗、千年妈祖、万年史前和亿年地质文化”文化内涵,创建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旅游景区,建设成为富有魅力的海岛休闲度假目的地,打造“海上仙岛”度假胜地。

建设军民融合之岛。探索海岛共建、成果共享、军民共赢的路径模式,推动长岛保护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军队保障社会化、军民互促一体化的特色海岛,打造“固防守疆”海岛样板。

按照《规划》,长岛将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用海布局,推动形成生态涵养、休闲度假、运动观光三大功能区。

长岛海域网箱养鱼

怎么来建?

■保护优先,禁止新上工业项目

■推进生态旅游、现代渔业、海洋文化等生态产业发展

在基本原则中,第一条提到,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按照国家公园标准,全面加强海陆生态保护和修复。停止一般性加工项目进岛落户,禁止新上各类工业项目。

规划指出,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的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全域生态保育,最大限度恢复和保持海岛原有地形地貌。修复整治海岛岸线,重点建设护岸和防潮堤工程26公里。强化海洋生态保护,除必要的交通、生产、生活设施外,停止围填海活动。

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前提,按照新旧动能转换的总要求,立足长岛特色和优势,推进生态旅游、现代渔业、海洋文化等生态友好型产业转型发展。

创新发展生态旅游业,将推动旅游业态提质换挡,打造全国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开通长短结合、辐射各岛的海上旅游航线,打造中国北方知名的休闲垂钓目的地。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主题酒店,推动“渔家乐”改造升级、集群化发展,推进“智慧旅游”规划建设和旅游“厕所革命”。通过举办具有海岛特色的节庆、赛事和展销活动,打造长岛生态旅游特色知名品牌。重点打造九丈崖、月牙湾、万鸟岛、望夫礁等景区,建设成为生态旅游的集聚区。

优化提升现代渔业,保护好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6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培育优良品种,到年新增1处省级以上水产原种场,培育建设3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基地。建设海洋牧场,力争到年建设各类海洋牧场25处,培育建设3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4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发展休闲渔业,开发渔区观光、渔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休闲渔业项目,到年建成大钦岛、南长山岛2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和50艘标准海钓船。

培育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传承海岛传统文化,保护性修复北庄遗址、猴矶岛灯塔等历史遗存,保护经典海草房、典型军营等文化资源,研究创新砣矶砚、木帆船、刺绣、渔家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海岛影视拍摄基地和艺术创作基地,启动美术馆、规划馆建设,创新办好中华妈祖文化节、世界海岛经济论坛、北方渔俗文化节等活动。

有哪些支撑?

■打造综合交通网络,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网络体系

■放宽人才招引通道,提高驻岛人员待遇

基础设施是硬支撑。规划提出,打造综合交通网络,加快长岛港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建设,新建改建16个客运、客滚泊位,配套新建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扩大国省道覆盖范围,南长山岛城区外围道路全部按国省道道路补助标准进行建设,改造城区主次干道,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建设环渤海水上低空飞行基地,年底公交车全部更换新能源汽车。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供水管网改造、海水淡化等工程建设,建设西三岛和北五岛35千伏电网双回路双主变电网工程及北四岛微电网项目,推进35千伏砣大一线改造工程,分步实施气化长岛项目,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中心。

建设智慧网络体系,大力发展宽带网络,实现10个有居民岛高速宽带和无线网络全覆盖。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分析的大数据统计系统,建设景区电子票务、电子导览系统。

人才智力是软支撑。规划指出,放宽人才招引通道,从年起,将长岛列入省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实施区域。提高驻岛人员待遇,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和年薪制,支持长岛逐步提高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标准。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规划明确,对长岛义务教育、居民养老、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支出缺口,省市补助比例由80%提高至%。其中,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中小学结对帮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支持长岛职业中专建设海洋类中等职业学校。支持长岛医疗机构与省、市相关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省、市医疗机构每年派驻专家到长岛坐诊、巡诊。挖掘高质量就业岗位,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大病保险保障能力。大力推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深入推进“三房合一、租补分离”模式,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

部分重点项目简介

?重点生态保护项目

1.“生态岛礁”工程。在长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北隍城岛、南隍城岛、高山岛8处岛屿建设“生态岛礁”工程投资3.7亿元。

2.山体综合治理项目。对长岛有居民岛屿30处山体滑坡开展综合治理,投资1.8亿元。

3.全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在有居民岛屿布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投资2亿元。

4.清洁能源集中供暖工程。选用空气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作为燃料,改造、扩建现有热力厂,扩大海水源供暖面积,投资1.2亿元。

5.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设备库项目。占地面积平方米,建设现代化库房约平方米;配套管理辅助用房约平方米及设备设施整理场地,投资万元。

?重点特色产业项目

1.旅游娱乐商务区建设项目。项目占地亩、游艇区亩,建筑面积62.6万平方米,投资35亿元。

2.航空小镇建设项目。项目占地亩,投资45亿元,规划建设水上飞机码头、游艇码头。

3.海上客运旅游船舶提档升级和智能化安全保障项目。建造旅游船只,提高陆岛客货运输保障能力,投资4亿元。

4.深海半潜式智能养殖场项目。在大钦岛、车由岛、小竹山岛海域建设安装专业定制的深海半潜式智能养殖场10组,投资3亿元。

5.休闲海钓基地建设项目。在车由岛、大钦岛周边海域建设生态修复区,投资1.5亿元。

6.海洋牧场生态方建设项目。在适宜海域布局建设20万亩海洋牧场,投资10亿元。

?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1.国道长岛环岛路改建工程。对国道长岛线进行改建,总长度12.公里,投资1.3亿元。

2.道路建设改造工程。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及规范化要求,对长岛城区范围内现有的24公里、40万平方米主次干道进行改造,投资8.6亿元。

3.长岛港陆岛交通码头工程。规划新建0吨级陆岛交通码头泊位15个、改造1个,投资6.8亿元。

4.陆岛交通码头建设项目,投资1.4亿元。

5.海事码头工程。在长岛港区建设一处0吨级海事巡航码头,泊位长度米,投资万元。

6.渔业港口建设项目,投资1.9亿元。

7.水上机场项目,投资5亿元。

8.山东省本级低空预警系统建设项目。在北长山岛建设低空预警系统项目,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包括指挥控制中心、站房及配套用房和附属设施,投资万元。

9.海水淡化建设改造项目。在长岛有居民岛屿新建7处、日处理规模吨的海水淡化站,对现有海水淡化站进行升级改造,投资1亿元。

10.西三岛海底供水工程。敷设海底管道,将南长山岛水源引入庙岛、小黑山岛、大黑山岛,投资1.5亿元。

11.跨海供气工程。敷设中压管网19公里,实现城区和城中村全部供气。敷设跨海供气管道,总长8.3公里,投资1.6亿元。

12.海洋气象综合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13.75亩,建设观测用房平方米左右,投资万元。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重点社会事业项目

1.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占地面积约10亩,床位张,投资万元。

2.日间照料中心及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建设日间照料中心2处、农村幸福院20处,投资0万元。

3.中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医院、南长山社区服务中心、北长山卫生院、黑山卫生院、砣矶中心卫生院、大钦卫生院及北隍城卫生院建设国医堂,投资0万元。

4.医疗救护能力提升项目。更新配备CT、DR、E超等大型医疗设备,对6个乡镇卫生院和15个村级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改造、扩建,投资万元。

5.“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建设数据中心、无线网覆盖、3D创新工作室、心理咨询辅导室等工程,投资0万元。

6.博物馆和民俗馆建设项目。新建展厅平方米,投资万元。

同意的请点亮左下方

来源:烟台日报

YMG记者姜乾苗春雷 通讯员石其鹏王宝光袁克廷王成军孙春明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今天连人民日报都转发了,“听说烟台在拿命欢迎你”公职人员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td/53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