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
山豆根(拉丁学名:Euchrestajaponica),别名:三小叶山豆根、胡豆莲,豆科。藤状灌木,几不分枝,茎上常生不定根。总状花序长6-10.5厘米,总花梗长3-5.5厘米,花梗长0.5-0.7厘米,均被短柔毛;小苞片细小,钻形;小叶厚纸质,椭圆形。生长于山谷或山坡密林中,海拔-米。产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江西、浙江;亦分布于日本。
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1、《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
2、《本草图经》:“含以解咽喉肿痛。”
3、清热解毒,本品味甘苦,气寒,如《本草经疏》曰:“山豆根,甘所以和毒,寒所以除热,凡毒必热必辛,得清寒之气,甘苦之味,则诸毒自解,故为解毒清热之上药。”
4、消肿止痛。《本草求真》曰:“山豆根,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痈第一要药。”《本草汇言》曰:“山豆根,苦寒清肃,得降下之令,善除肺胃郁热,凡一切暴感热疾,凉而解毒,表里上下,无不宜之。”
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1、《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
2、《本草图经》:“含以解咽喉肿痛。”
3、清热解毒,本品味甘苦,气寒,如《本草经疏》曰:“山豆根,甘所以和毒,寒所以除热,凡毒必热必辛,得清寒之气,甘苦之味,则诸毒自解,故为解毒清热之上药。”
4、消肿止痛。《本草求真》曰:“山豆根,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痈第一要药。”《本草汇言》曰:“山豆根,苦寒清肃,得降下之令,善除肺胃郁热,凡一切暴感热疾,凉而解毒,表里上下,无不宜之。”
山豆根食用禁忌:山豆根苦降泄热,主要用于咽喉红肿热痛属于实火肺热者。根据实践经验,本品用一般剂量,对胃无刺激性;如剂量过大,易致呕吐,如用至一两,能引起中毒而发生呕吐、腹泻、胸闷、心悸。治咽喉肿痛属于热毒者,常配合射干、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同用。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肺热咳嗽及黄疸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