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于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创新支撑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参加了此次新闻发布会并介绍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工作和作用。
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到在第六版诊疗方案中,中医药治疗的内容有了明显增加,这是否说明从临床来看,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非常明显?能否结合一些临床数据,再介绍一下中医药在治疗肺炎疫情中的工作和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创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能够得以传承,能够得以延续,中医药是做了贡献的。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华北地区石家庄、北京发生了乙型脑炎的局部暴发,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我们的医疗条件非常有限,加上乙脑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没有太多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疫情的初期病死率非常高,达到50%。当时中医药积极参与救治,特别是名医蒲辅周先生,他是四川人,后来从四川调到北京工作,有非常丰富的中医临床治疗经验。他结合当时的气候情况,提出来以白虎汤等方剂为基础,根据石家庄、北京不同的情况进行加减,给病人治疗,显示出比较好的疗效。当时经过中西医和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乙脑流行的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这是在历史上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很多中医理论对这次的新冠肺炎诊疗也有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中医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说人体正气充盈时,不容易受到疫毒侵犯,即使受到侵犯,也不容易发病。还有一个中医观念讲,“扶正祛邪”,强调在临床治疗时要培补正气,驱除病邪,邪去则病愈。还有一个观点叫做“三因制宜”,就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辨证施治,因南北地理的不同,因四时气候的不同,因病人体质和病情的不同,而施治不同,体现了中医临床治疗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特点。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28个省(市、区)医院总共派出近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在湖北中医药参与救治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国家和各地医疗救治专家组的中西医专家协同攻关,着力推动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督促落实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努力提升临床的治疗效果。
我还想强调一点,中医药和西医药可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这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和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优势。在此次疫情防治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强化中西医结合,把中西医协作的机制细化落实,更好发挥这种特色和优势,争取早日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根据1月27日发布的
《山东省年冬春流感、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
医院行动起来,
结合日照市地理气候特点,
筹措中药材、召集中药师,
严格按照煎药流程赶制中药汤剂。
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6g、
太子参12g、麦冬10g、连翘10g、
金银花10g、苏叶6g、炒苍术9g、
羌活6g、生薏苡仁15g、炙甘草6g。
道地中药材
这批汤剂作用就是以预防冬春流感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主,服用后益气养阴、扶正固表、健脾化湿,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抵抗病毒入侵人体。
药液分装设备
由于药材种类多、数量大,
而且想要发挥药材的最大功效,
需要较长时间的浸泡,
随后进行两次精心煎煮,
压榨过滤,
然后将药液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最后汤剂才可以装袋封口面向大众。
服用方式:每日一剂,早晚餐后1小时分服,每月连服6剂为宜,直到疫情结束。
服药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如孕妇、体弱儿童、老年人等)、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呼吸道疾病等患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服用期间忌生冷、辛辣、牛羊肉及海鲜发物等;有不适感觉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上述药物剂量为成人一日剂量。6岁儿童以上同成人量,6岁以下儿童每天按1/2~2/3成人量服用。
服药困难者,可以酌情加用糖或蜂蜜调味。
●可预订中药颗粒剂和中药汤剂两种形式。
药液分装后的成品
线下购买流程
↓
持就诊卡到医院
门诊楼二层东名中医工作室开方
↓
到门诊楼一层西门诊中药房扣费、取药
线上购买流程
↓
详情见山东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