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图 http://m.39.net/news/a_6314281.html来源:民银研究作者:孙莹一、医药流通行业发展概况(一)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有所回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大健康理念不断增强,我国医药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特别是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整体医药行业市场需求猛增。在此背景下,作为连接上下游的医药流通市场规模亦持续增长,但受宏观经济新常态以及“两票制”改革、“4+7”药品集中采购、医保控费改革、基本药物制度推行等政策调整因素影响,增速呈现下滑态势。商务部数据显示,年医药流通行业市场规模为亿元,较上年增长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截至年末,我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家,比年增长了逾20倍,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医药经营网络。其中,医药批发企业家,零售连锁企业家,医药连锁企业下属门店家,单体零售药店家。(二)企业效益提升,国企占据主导商务部数据显示,年全国医药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8.6%,增速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9.0%,增速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为8.2%,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为6.5%,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为1.9%和1.6%,同比分别上升0.2和0.1个百分点。全国医药流通直报企业中,凭借着政府资源和规模优势,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医药流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0.5%,实现利润亿元,占直报企业利润总额的54.6%;股份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31.9%,利润总额占比38.2%;外资及港澳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3.5%,利润总额占比4.3%;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2.4%,利润总额占比1.5%。(三)销售产品以西药和中成药为主,销售区域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领先的地区和人口大省西药类产品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年销售额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72.2%;其次为中成药类产品,占医药销售总额的15.1%;医疗器材类、中药材类、化学试剂类、玻璃仪器类占比较小,分别为4.8%、3.1%、0.7%、0.1%;其他类占4.0%。按照销售地区划分,年全国华东、中南、华北、西南、东北、西北六大区域医药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6.4%、25.8、16.1%、12.9%、4.6%、4.2%,其中,华东、中南、华北三大区域销售额占到全国销售总额的78.3%。市场规模居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这些区域内的居民生活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卫生健康意识较强,促使地区内医疗健康产业的扩张更为迅速;随后是山东、河南、安徽等人口大省,全年医药销售额均超过千亿元规模。二、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格局(一)批发企业批发企业第一梯队地位坚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位居榜首,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二,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三,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四,四大医药商业集团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亿元、.8亿元、.0亿元、.5亿元,占全国医药流通销售额的四成左右。此外,排名前十的医药批发企业还有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瑞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零售企业零售企业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有限公司、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年这五家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其中老百姓大药房、大参林、益丰药房销售收入增速超过20%。此外,排名前十的医药零售企业还有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桐君阁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众友健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截止年末,十强连锁门店总计家,占比8.6%。三、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一)行业渠道向终端下沉随着“两票制”改革逐步落实,医药流通行业对批发企业销售额占比显著降低,对终端销售占比显著提升,批发企业之间的流转大幅减少。此外,“医保控费”改革推动药品价格下降,降低了批发企业之间流通的利润空间,也直接打通到终端的渠道,促使医药商品对终端销售迅速上升。年,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对生产企业销售额亿元,占销售总额的0.6%,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对批发企业销售额亿元,占销售总额的29.9%,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对终端销售额亿元,占销售总额的69.2%,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从对终端销售来看,年医药流通行业对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达到亿元,占终端销售额的69.7%,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对零售终端和居民零售销售额亿元,占终端销售额的30.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二)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总体上是多、散、小的格局,市场集中度远低于美国、日本、欧盟等成熟市场,流通环节过多导致了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盈利能力较弱。对此,政府部门积极推进行业内的重组和兼并,鼓励实施两票制,淘汰和整合小规模企业,促进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年批发百强企业和零售百强企业中销售总额超过50亿元的有38家,过20亿元的有85家,过10亿元的有家,分别较年增长12家、25家、14家。一方面,大中型医药批发企业借助政策契机,通过内生转型和外延并购,实现整体运营质量与效益双提升,当前行业规模效应逐渐凸显,全国性和区域性龙头企业销售增速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年,前位医药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8%,增速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2.0%,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医药零售行业并购进程不断加速,药店趋向连锁化。年,销售额前位的医药零售企业门店总数为家,较上年同期增加家,占全国门店总数比例从12.8%提升至15.1%;销售总额达到亿元,占零售市场总额的33.4%,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未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小医药流通企业或主动并入大型企业共享大型企业的品牌资源,或结合自身优势将业务做好做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规模小、渠道单一的医药流通企业将难以为继。(三)医药电商加快发展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医药电商市场不断扩大,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商务部数据显示,年医药电商包含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交易额在内的销售总额达到亿元。其中,医药电商直报企业B2B业务规模达到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40.2%,维持着30%以上的行业增速;B2C业务保持稳定发展,其中移动端占比11.9%。随着医保纳入线上医疗服务、网上销售药品限制逐步减少,将给我国医药电商带来更大的增长动力。目前,我国医药电商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O2O模式,即企业运用互联网迅速抢占个人用户的移动终端市场,如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叮当医药等,以边探索、边发展的方式吸引用户,培育用户线上支付、线下使用的购药习惯。二是B2B模式,即企业将原先线下交易的结果放到线上,代表有九州通医药网等。三是B2C模式,即企业销售在自建平台或天猫、京东等自带流量的第三方平台上进行,向患者售药的同时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提醒、资源共享等服务,如好药师、1药房、健客、康爱多等。四是处方流转+DTP药房承接模式,即企业以经营新特药创新药为主,同时还可以提供医患咨询服务与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如妙手医生、零氪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