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因而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
药物性肝损害(DILI)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DILI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ALF)甚至死亡。在已上市的药品有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常见的包括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循环系统用药、激素类药物、影响免疫功能药物和传统中药、天然药等。一、易致肝损伤药物1.西药2.中药二、药物性肝损害治疗原则1.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2.应充分权衡停药引起原发病进展和继续用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风险;3.根据DILI(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类型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4.ALF/SALF等重症患者必要时可考虑紧急肝移植。三、药物治疗1.保肝药物:可减轻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功能。2.利胆类药物:可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红素,适用于胆汁淤积型DILI。3.降酶药物代表药物有联苯双酯,该药为五味子丙素的中间体,近期降低ALT作用较为肯定,但远期疗效较差,停药后容易反跳,且有用药后出现黄疸及病情恶化的报道。双环醇除抗炎保肝作用外,也具有明显的降酶作用。4.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药物腺苷三磷酸、辅酶A、肌苷和维生素类等可通过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也可以适当使用维生素B等。脂溶性维生素的剂量较大时可能加重肝脏负担,一般不建议使用。5.促肝细胞生长和肝功能替代疗法:促肝细胞生长素可刺激正常肝细胞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可用于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辅助治疗。重症DILI患者可用人工肝支持疗法或人工肾治疗,必要时进行肝移植。6.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对DILI的疗效尚缺乏随机对照研究,应严格掌握治疗适应证,宜用于超敏或自身免疫征象明显、且停用肝损伤药物后生化指标改善不明显甚或继续恶化的患者,并应充分权衡治疗收益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参考文献:
[1].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临床肝胆病杂志》.,31(11):-
[2].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年10月第36卷第十期
来源:逸仙药学V
作者:陈楚雄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杂志
曾用名:《中国执业药师》
出版周期:月刊
ISSN:-
CN:10-/R(原CN:11-/R)
出版地:北京市
创刊时间: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杂志(原《中国执业药师》)创刊于年,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和中国药师协会主办的医药学专业学术期刊,编审委员会名誉主任为中国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本刊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收录于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