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的时候收到一条推送:1月15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关于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GY-YD-1)》的公告。根据文件,第四批集采涉及45个品种。
将于2月3日在上海开标。此次文件确定了约定采购量的规则,其中各品种各地首年约定采购量按以下规则确定:全国实际中选企业数为1家的,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50%;全国实际中选企业数为2家的,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60%;全国实际中选企业数为3家的,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70%;全国实际中选企业数为4家及以上的,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80%。
不禁让我想到年尽调过的几家集采平台公司。当你深入了解了药品新集采模式和集采所达到的效果,你绝对会让年的医药股捏一把冷汗。
历年以来医改历史时刻并且政府部门已经决定降低医药成本,降低医保费用支出,这样我们的退休金才能多用一段时间。根据测算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累计结余将于年达到峰值并在年耗尽。这意味着,未来国家养老资金一定会出现缺口,个人养老面临着巨大挑战。之所以出现养老财务紧张的情况,和我国的养老体系不合理以及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有关。
现代养老体系的三大支柱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金。养老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支柱责任共担,才能共同发挥作用。
所以政府和企业必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政府更是近三年一直在推动相关集采平台的开展,并以省级带量采购为切入点,集齐湖南、河北、福建、江西、山西、江苏、云南和山东8个省。其中湖南省、江西省开展抗生素集采,河北省两病门诊药品集采,福建省、山东省开展销售量排名靠前的单项药品集采,山西省开展全注射液集采,云南开展药品和高值耗材集采。
从相关省市推出的文件来看,药品采购品种也是品种繁多,涉及各个用药领域,但是基本集中这三点开展集采:1)未过评的药品;2)量大、价高、竞争充分(应该是3个及以上算得上)药品;3)高值耗材。从中标价格来看,降幅也是惊人,部分医药外设价格甚至降价超过90%。虽然各省集采领域不同,但是每一轮的集采都将形成了新一轮的全国最低价,也势必会影响各企业在下一轮集采中的报价策略。
医改成为影响医药流通方式的最重要因素
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已步入稳健发展阶段。我国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探索,起步于年。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国家明确规定:公立医疗机构所有药品和高值耗材都要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采购,允许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地市级采购模式。
集中采购平台成为推进医药改革,落地新政策的核心抓手。
基于“以药养医”背景及医改前的采购招标体系,我国医药流通环节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分配格局,即“带金销售”。各个环节的代理商为了能够中标、进院、以及医生开方,需要支付大量的商业贿赂。多级代理商对药品层层加价,流通环节之间出现巨大的利益扭曲,虚高药价也成为了医保基金的巨大负担。
年起,对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两票制”和“零加成”政策在全国全面推行。由于“两票制”要求流医院只能开具两次发票,带金模式基本无以为继。而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成为该政策有效落地的实现工具和核心抓手。
药品集采规模在年规模预计全国将达到亿元,达到基本降费目标55%,甚至是优良目标65%。可见对医药股的冲击有多大,手上持有医药股做长线的可要当心了!
收集以下影响较大的医药股:
华东医药
信立泰
科伦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