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的不止谁大谁小,还有谁能搏得更多增量,谁更融入创新语境,谁能撬动更多资源。
年和年,是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两个分水岭。年药审改革后,中国医药产业从之前的营销为王的时代,转向了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年,5年创新实践后,以PD-1中传统药企“落败”为标志,传统药企和创新药企开始正面竞争。受益于过往的创新准备也好,被创新药企“逼迫”后的奋起转型也罢,进入年,传统药企的创新布局开始呈现出加速状态。有关传统药企布局创新的新闻扎堆出现,主角既包括恒瑞、豪森、齐鲁、扬子江、石药等头部公司,也包括科伦、绿叶、华海、海思科、华东等特色药企,还包括上海医药这家被资本市场低估的综合型医药企业。传统药企的创新转型之路怎么走?在接下来5年的存量博弈与增量抢夺中,谁能够棋先一招,谁就能凭借此前积累的生产与销售优势,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住原有地位,或有所精进。事实上,归结起来,医药企业转型升级无外乎两种路径:内生与外延,而具体到创新药布局上,则又可以细分为5类:自主研发、并购创新药企、授权许可创新药项目、合作开发或者单独成立子公司专注于研发创新药。而布局的第一步,则是在发挥长板优势的基础上,从寻找增量开始。这也是目前已经能够站在全球评价体系中的中国药企,再向更高目标冲刺的路径与方法。恒瑞、上海医药、石药等已经进入到全球制药50强的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已经是佼佼者。那么接下来,这些公司谁最有可能成为全球20强,拼得则是在增量空间种快速形成规模的速度与效率。01恒瑞的增量是国际化和并购恒瑞在中国市场已经做得足够优秀,医药工业市值一哥,持续不断地高研发投入,带来产品线的焕然一新。年,恒瑞医药工业营收亿元,4年后的年,收入翻番,达到亿元,其中肿瘤板块,从年的57.22亿元,增长到年的.68亿元,增长接近三倍。产品层面,恒瑞的增量在三方面:首先是肿瘤药。目前已经占到总销售额55%的肿瘤领域,必须也必定是恒瑞接下来发力的重点。其次是新领域的布局,比如慢病。恒瑞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在不同场合都表达过对慢病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