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走近ADC药物,引领乳腺癌治疗的变

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作为最近两年的明星药物,ADC药物以同时兼具传统化疗药物高效细胞毒性与靶向药物特异靶向的特点,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乃至HER2低表达人群及多瘤种诊疗开拓了崭新的境界,呈现了“旧东西新组合”带来的惊艳数据。特别邀请到中国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金锋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并邀请医院乳腺外科杨犇龙教授、大连医院乳腺外科王嘉教授就新一代ADC药物DS-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带来了两场精彩报告。来自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傅佩芬教授、中国医院肿瘤内科石晶教授、医院甲乳外科金贻婷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新一代ADC药物,“生物导弹”的武装升级——DS-作用机制解密

传统化疗药物具有明显局限性,如缺乏肿瘤特异性,治疗窗较窄,且呈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性,而靶向药物虽具备了肿瘤特异性,但缺乏较强的细胞毒性,易发生耐药。为同时克服传统化疗及靶向治疗的局限,ADC药物应运而生。杨犇龙教授剖析道,ADC药物由单克隆抗体、连接子和载荷三部分组成,其独特的药物结构使ADC药物可实现靶向杀伤,带来更广的治疗窗口。相对于其他ADC药物保持使用微管蛋白抑制剂类载药和不可裂解的连接子,DS-作为新一代抗HER2-ADC药物,具有全新类型载药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可避免与传统化疗药物的交叉耐药,效能载药更高。而其肿瘤特异性裂解的连接子,在循环中更稳定,可有效降低系统毒性,并且具有更高的DAR和旁观者效应。目前仅有DS-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展示出旁观者效应带来的临床疗效。DESTINY-Breast01研究显示,在中位6线的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中,DS-取得了高达61%的客观缓解率(ORR)和19.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作为新药研发热点,目前多个ADC药物的临床试验正在国内进行,但由于ADC药物结构的复杂性,我们还有非常长的道路要走,也非常期待有好的药物能够早日进入临床,为更多的乳腺癌患者造福。

多线拓展,HER2阳性乳腺癌中ADC药物临床研究解读

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版美国NCCN指南以及我国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一线治疗均首选推荐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化疗,二线治疗国内可选吡咯替尼+卡培他滨,国外NCCN指南首选T-DM1。而目前一线治疗的中位PFS约为18个月,二线治疗为6~12个月。如何提升HER2+晚期乳腺癌的预后,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王嘉教授带来了ADC药物相关研究数据,很好地回答了上述疑问。在平均二线的EMILIA研究中,ADC药物T-DM1的中位PFS为9.6个月,ORR为30.8%;而新一代ADC药物DS-在平均六线的DESTINY-Breast01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惊艳的19.4个月的中位PFS及61.4%的ORR。更难能可贵的是DESTINY-Breast01研究还允许稳定经治的脑转移患者入组,在亚组分析中,脑转移亚组中DS-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达到了16.9个月。而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帕妥珠单抗、T-DM1、拉帕替尼等药物均尝试失败,目前尚无针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在DS--A-J研究中,DS-利用旁观者效应、高药物抗体比等机制,取得了初步有效的结果。基于DS-的优异疗效,研究者们对其在辅助及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也给予了厚望。ADC药物T-DM1应用于non-pCR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50%的复发风险,新一代ADC药物DS-将通过DESTINY-Breast05研究进行进一步探索高危人群的辅助治疗,让我们拭目以待。

热点讨论精彩纷呈

1.您如何看待DESTINY-Breast01研究,哪些数据最吸引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石晶教授:DS-最为亮眼的数据毋庸置疑是平均六线治疗的中位PFS数据,但我最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lm/93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