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医嘱骨髓瘤患者问题十六问,沪陕鲁

本次大型“抗疫”在线答疑公益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联合CCMTV中国临床频道-血液科共同发起,汇聚全国各地知名的血液肿瘤专家,在疫情期间为广大血液肿瘤患者及临床医生带来多场联合问诊在线答疑。“医线战疫,瑞不可挡”第二期“骨髓瘤”专场已于2月27日(周四)下午15:00-16:30直播上线,以下是对本次答疑活动的精彩回顾。

扫码观看精彩回放

疫情当下,患者就医的注意事项

侯健教授:医院实施网上预约挂号,减少现场排队挂号交叉感染的风险,住院患者也需要预约,外地患者前来就诊需要提供已经隔离14天的证明。

陈协群教授:我院需要预约挂号,住院患者需要核酸检测排除新冠可能,急诊或者重症患者优先安排入院,不能及时住院患者,若病情较稳定,建议在门诊换成口服药,医院就诊,主管医生医院沟通患者病情,等到疫情结束后,再来本院就诊。

王鲁群教授:患者就医需要网上预约挂号,并且出具无武汉旅游史,无新冠病人或疑似病人接触史或已居家隔离14天等证明。原则上目前只能收治危重患者入院,如新诊断白血病、骨髓瘤等,入院患者住单间病房。疫情期间血源供应不足,患者化疗强度可能会降低,且采取互助献血模式。

居家隔离应早晚监测体温,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出现骨髓瘤相关症状时,及时与主诊医生联系,遵医嘱合理处理。尤其是存在骨病患者,要保护好自己,不能负重。无法住院治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口服药治疗,有问题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

陈丽娟教授:门诊需要预约挂号,收治入院前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蛋白、胸部CT等,结果全部正常,才能顺利住院,入院初期住单间病房,隔离期后检查核酸阴性,才能合并多人病房。若检查结果不正常,重症患者需要去急诊做核酸检测排除新冠,非重症患者不能收治入院,可能需要去门诊调整用药方案。

靳凤艳教授:门诊需要预约挂号,收治入院前检查血常规、胸部CT等,结果全部正常,可以入院治疗,如果异常,发热门诊进一步排查。由于很多病人还是不能住院治疗,我们在病友群,统一统计目前诱导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及等待移植的患者。诱导治疗、移植的患者正常进行;维持治疗患者,我们统一进行线上特药审批、线上指导用药,药店也可以帮助邮寄家里。医院接受检查或治疗,治疗相关问题可线上指导。

病例答疑

Q80岁老年患者,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应该注意什么?A

靳凤艳教授: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我们在治疗前不仅要做骨髓瘤疾病本身的评价,包括临床分期,预后分层,同时还要进行衰弱程度进行评价,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提高治疗的耐受性,80岁患者,如果合并日常工作能力降低或伴有重要脏器的合并症,就会判断为衰弱老年患者,在用药选择和剂量方面就要慎重。这位病友所给出的资料并不是非常详细,但由于硼替佐米治疗后因带状疱疹停药,换用来那度胺+地塞米松(RD)方案治疗,骨痛症状得以缓解,且M蛋白水平下降,提示RD方案疗效较好,但是该患者用药不规律,建议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继续接受RD或者来那度胺单药治疗。另外一点对于高龄MM患者,MRD阴性并不是治疗目标,应该平衡疗效和副作用,尽可能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Q多发性骨髓瘤分期ISS一期,VTD方案8个疗程,指标基本正常达到了PR或SD。现在服用来那度胺第三个疗程,25毫克隔日服,每周一次地塞米松10毫克,问题:这种方案可以吗?下一步应该采取什么方案?A

侯健教授:该老年患者原方案VTD取得了疗效,但效果有待提高,目前来那度胺25㎎隔日服用,建议若患者血象情况良好,改隔日服用为每日服用,血象情况不佳则继续隔日服用。若患者可耐受,也可考虑在RD基础上联合伊沙佐米或克拉霉素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Q.7确诊,髓外,轻链型,硼替佐米效果不好,医生推荐用CD38,无医保,费用不能接受。又推荐CAR-T,自己觉得在实验阶段,问题:推荐治疗方案。A

陈协群教授:该患者属于髓外病变,既往使用硼替佐米长达一年有余,疗效不佳,建议使用CD38单抗或者CAR-T细胞疗法,但该患者因经济因素等原因无法接受。可考虑在硼替佐米基础上联合传统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等,或者直接采用传统化疗方案--DECP方案。

侯健教授:疫情期间,考虑患者住院治疗较困难,建议使用RD口服方案,先维持治疗一段时间,疗效较好的情况下可继续服用,等疫情稳定,医院做进一步评估。

Q60岁,已经化疗3个疗程,问题:请问治疗的效果如何,是否适合移植?A

王鲁群教授:从该患者的检查结果可以判断已经获得PR或以上疗效,且该患者年龄60岁,如果没有合并症,体能状态较好,建议首选自体干细胞移植。若患者前期使用含有来那度胺的方案,可以在此时间节点进行移植,若前期治疗不含来那度胺,也可以再进行1-2个疗程后进行移植。

Q49岁男性IgD-λ型患者,移植后两年,目前指标不错,一直来那度胺维持治疗。问题:需要维持治疗多久?定期复查需要检查什么项目?A

靳凤艳教授:该患者为IgD-λ型,IgD型MM整体发病群体较年轻,中位年龄57岁,易伴有1q扩增、t(11;14)等遗传学因素,生存较其他类型骨髓瘤差,易出现髓外浸润,包括中枢组织浸润等。该患者较年轻,治疗目标应追求MRD阴性,目前使用来那度胺维持疗效不错,建议继续使用以延长疗效持续时间。定期复查除了看M蛋白水平的变化,还要检测MRD。

侯健教授:尽管目前MM不能治愈但可以尽可能延长生存,IgD型MM患者更易复发,且该患者49岁较年轻,建议考虑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达到治愈目的,目前我们研究中70%以上患者可以达到长期生存,该患者还应该定期检测游离轻链,各项指标都达到阴性提示预后良好。Q48岁,移植之后两年各项检测都很正常还是否需要进行巩固治疗?A

陈协群教授:48岁年轻女性患者,移植后两年各项指标显示达到sCR,不需要巩固治疗,维持治疗即可。该患者遗传学特点为t(4;14),若后期出现复发,建议考虑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Q64岁,移植前硼替佐米+来那度胺治疗4个疗程,检查未见异常,问题:移植后显示微量λ型M蛋白血症,正常吗?A

陈丽娟教授:IgD型患者κ型或λ型未知,移植前免疫固定电泳阴性,移植后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到λ型免疫球蛋白,考虑是移植后免疫重建或者复发,建议患者移植后采用原诱导方案巩固治疗2-4个疗程,之后进行维持治疗,治疗过程中定期疗效评估,动态观察免疫固定电泳,确定是免疫重建还是复发。

Q51岁,移植后免疫固定电泳还是阳性,是移植失败吗?后续该怎么办?2次复发怎么办?无药可救了吗?A

王鲁群教授:移植是巩固性治疗而不是治愈性治疗手段,移植后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达到CR或者sCR,若患者从移植前的PR到移植后的VGPR,这也是疗效的提高,并不是移植失败,建议患者移植后进行巩固和维持治疗,尽可能使用含新药的方案。该患者51岁较年轻,如果属于中高危患者,还可以考虑二次移植或者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很多新药大量上市,复发后仍有很多治疗选择,比如达雷妥尤单抗等,患者要对治疗有信心。

Q58岁,髓外浸润,额窦中心和左牙龈内部有软组织肿块,左牙龈上的肿块病理切片分析是浆母细胞瘤,问题:治疗的最佳方案是什么?目前采用的是VT-PECT方案,今后还可以参加CAR-T试验吗?此病的预后怎么样?A

靳凤艳教授:该患者较年轻,治疗过程中出现了髓外浸润,提示疾病恶性程度较高,增殖较快,预后较差。目前接受VT-PECT方案,若效果欠佳,可以在此基础上联合CD38单抗,或者CAR-T细胞疗法。或者该方案治疗缓解后,考虑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Q66岁,去年5月确诊后口服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四个月一疗程,病情好转。十月份开始,仍旧服药至今正好第二疗程结束。最近一个月后腰有疼痛感,小便发黄常带黄色分泌物。问题:分析原因及治疗方案。A

陈丽娟教授:该患者病史不完善,推测目前是维持治疗阶段,医院做腰椎核磁,判断腰痛是否与骨髓瘤本病相关;做尿常规、24h尿轻链、蛋白电泳等看小便异常是否与骨髓瘤本病相关。如果检查不是本病相关症状,则继续使用原方案,若检查出现新的骨病灶或尿轻链,可能需要更换治疗方案。

Q56岁,口服来那度胺维持治疗,肺部并发症明显,问题:是否可以继续维持治疗?A

侯健教授: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平衡疗效和副作用的关系,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若前期维持治疗疗效很好,副作用可耐受,可以继续用药;若是白细胞减少程度较严重,身体出现了感染,可以停药一段时间,接受抗炎治疗,炎症好转了再作评估。

Q50岁,移植后近5个月,现在伊沙佐米+来那度胺维持治疗,伊沙佐米每3个月治疗1个月,出仓后2个半月没吃药感觉挺好,主治医生说病情已经完全缓解。但最近两个月提不起精神两腿抬不起来,问题:情况是否正常?有没有更好的维持治疗方案?A

陈协群教授:若除外原发病复发或进展,多考虑药物等因素致外周神经病变。建议的处理方式:请神经科医师会诊;改用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请主管医师密切观察病情。

Q43岁,11月11日移植出院后血小板一直在50左右,很低上不来怎么办?A

王鲁群教授:患者移植后时间不久,血小板减少应考虑以下因素:第一,评估移植后的病情状态,看原发病是否达到完全缓解;第二,骨穿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恢复如何,尤其是巨核细胞的成熟和血小板的产生是否有问题,若是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正常,血小板的产生也正常,只是外周血出现了血小板减少,则需要考虑继发血小板减少的因素,包括药物或者继发性免疫的损害。所以建议患者做相应检查以评估血小板减少是与骨髓瘤本病相关,移植后没有达到完全缓解导致骨髓巨核细胞的增殖、成熟受抑制,或者其他因素。该患者目前的血小板尽管有降低,但是处于安全水平,不需要太担心,也不需要使用升血小板药物。目前的情况主要在于评估。

Q54岁,每次注射完硼替佐米都会有几天便秘,问题:如何解决?本月22号注射完硼替佐米,口服26粒醋酸地塞米松片后睡眠不好,今天有无力症状,其他没有不适,问题:需要停药吗?A

靳凤艳教授:使用硼替佐米导致的便秘,若是与消化道不良反应相关,提前可干预解决,不需要停药;若是与自主神经功能受到影响有关,并且伴发手麻脚麻等症状,可考虑改变用药周期或换药。地塞米松对神经有影响,有些患者会出现兴奋或者抑郁表现,用药之前也可以加以干预解决。

Q62岁,RVD四个疗程,效果很好,准备进行第五个疗程,目前疫情原因住不了院,医生建议换用IRD。问题:用RD治疗可以么,IRD太贵了,还不能一起报销。A

王鲁群教授:建议患者先进行疗效评估,等疫情结束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若患者不考虑移植方案,且前期治疗没有达到最佳疗效,又认为IRD费用较高,则建议RCD三药联合方案继续诱导和巩固治疗;若前期治疗已经达到了CR,后续采用RD方案维持治疗也可行。

Q78岁,IgD-k型,使用国产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八个月,糖尿病Ⅱ型,神经炎严重,麻的厉害,屁股伴有髓外浸润,问题:分析原因,给予建议。A

靳凤艳教授:该患者75岁年龄较大,IgD型预后不佳,且伴有合并症,前期使用RVD*8方案,周围神经炎严重,髓外浸润未消失,建议停用硼替佐米,若目前只是局部髓外浸润可考虑局部放疗,若全身多处浸润,需要全身性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总体疗效评估选择下一步治疗方案。

侯健教授

上海交通大医院血液科,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肿瘤科分会委员,中国淋巴瘤联盟常委,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委,上海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委会主委,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委

陈协群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专家组成员兼全军血液病中心主任。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指南专家。中国医师协会整合血液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CSCO淋巴瘤白血病联盟常委、陕西省抗癌协会淋巴系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王鲁群教授

山东大学内科学教授,医学博士。医院血液病科教授/主任医师。亚洲骨髓瘤网(AMN)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组长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FaceToFace浆细胞疾病高级研修班固定授课专家成员

靳凤艳教授

吉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血液学专家委员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骨髓瘤与浆细胞疾病学组委员。美国血液学会(ASH)国际会员(InternationalMember)InternationalSocietyforExperimentalHematology(ISEH)资深会员(ActiveMember)。Asian-PacificJournalofMedicine(亚太医学期刊)编委。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FASABJournal等多种国际学术期刊同行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级项目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从事以浆细胞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治及其转化性研究

陈丽娟教授

医院大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血液科浆细胞疾病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骨髓瘤与浆细胞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多发性骨髓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工作组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骨髓瘤学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浆细胞疾病。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第一或通讯在PNAS、Blood等10左右高影响因子发表论文5篇。

荟萃名家,聚焦临床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jj/69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