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药膏 http://m.39.net/pf/a_4790081.html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这便是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
有一种飞行器原理非常简单,发动机喷射工质(工作介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自身携带全部推进剂,不依赖外界工质产生推力,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内,也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外飞行,这就是火箭。
最早的火箭也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公元年,中国已经发明了火药(火药是在唐朝发明的)。北宋军官岳义方、冯继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火药为动力的飞行兵器——-火箭。
火箭要升入太空,需要达到每秒7.9公里的速度。由于单级火箭在实际应用上很难实现摆脱地心引力所必需的第一宇宙速度,因此需要采用多级火箭来解决这一问题。多级火箭的一子级在发射点火后就开始工作,工作结束后与整个火箭分离,再由二子级继续将有效载荷推向太空,以此类推,直至把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在生活中,我们描述事物发展迅猛,也常常用火箭速度诸如此类的。上市公司如果业绩大爆发,也类似于坐上了火箭一般。并且,绝大多数甚至说全部上市公司都是多级火箭。多业并举的自不必多说,即使专精于一个领域的公司,也常常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为求生存不得不改变,也相当于脱离了一子级火箭,再由二子级火箭继续推动。火箭的动力源自于发动机喷射工作介质,简化点讲源自于发动机,也常用引擎代指(引擎是发动机的核心部分)。每级火箭均装有发动机与燃料。当前一级火箭的燃料用完后,完全脱离整体了,后一级火箭才开始点火,使飞行器继续加速前进。如果尚未脱离,后一级火箭就直接点火,容易造成前一级火箭受力不均衡,影响其落地轨迹(天上偏差十多米,地上几公里),或者因两级火箭间隙过小容易引起燃料爆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也常常面临一些类似的换档期。在经济学上,通常引用的名词是行业生命发展周期或者企业成长周期或者产品生命周期等等。显然可知,此刻最值得买入的一定是正处于行业高速发展期、企业高速成长期、产品快速渗透期的股票,就像是燃料充足发动机动力充沛的火箭,比如说前面文章提到的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爱美客、润和软件、彤程新材等等。反之,对于前级火箭燃料快要用尽,后一级火箭尚未点火时的公司,市场就开始担忧起来了。其实,如果能确定后一级火箭百分百会点火,不会爽约的话,市场担忧、走势惨淡之际,恰恰是买入良机啊。今天就聊聊之前文章里提到的表现差点意思的两大只,恒瑞医药和牧原股份。首先声明,这两个都仅适合有耐心的人参与,这个耐心指的是至少可以接受半年左右(也可能一两个月内就涨了)或者再久一点不赚钱。如果接受不了,最好别买,省的持股阶段痛苦。对于没有耐心的人,请忽略此文,以下内容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要信,哈哈。恒瑞医药关于恒瑞医药的逻辑,《恒瑞医药阳光电源》《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恒瑞医药》都提过了,核心点就是说恒瑞医药药品研发实力中国最强,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恒瑞医药未来利润增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股价自然长期看涨,几十年内都看涨。对于恒瑞医药上涨的总基调,我是没有任何一丝丝改变的。药品主要分为四类,原料药、原研药、仿制药和创新药。原研药说的是进口药,我国药企生产的是原料药、仿制药和创新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家。因为恒瑞医药主要做仿制药和创新药,以下内容不涉及原料药。1.原研药,即指原创性的新药,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才得以获准上市。需要花费15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目前只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才有能力研制。专利药是最早研发、最先提出专利申请并获得专利保护的商品名药品,一般有17-20年的保护期,在保护期内,其他企业未经许可不能仿制和销售。在我国,“原研药”主要是指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进口药(由专利所有者原生产商生产的药品称为原研药),所以国内企业可以对原研药进行仿制,即生产仿制药。一般原研药从研发到最后注册上市的时间大约长达15年之久,耗资更是数亿美元,这类药在专利过期之前不可被仿制(印度是个例外,印度的专利制度只保护药品生产工艺,不保护产品,又因创立了《药品专利强制需求证书》,允许本国药企在专利期结束之前生产仿制药,直接无视欧美等制药公司的知识产权,电影《我不是药神》有提到,价格最低不到欧美原研药的十分之一),并且享受单独定价等政策的保护。可以看出真正的原研药是个周期长投资资金大的复杂工程。原研药由于其试验检验和临床检验时间较长,能保证其疗效及安全性。2.仿制药是指那些非原创性的、只是对原研药的主要成分进行复制。一般当专利药(原研药)过了专利保护期之后可以被其他企业仿制,这些仿制原研药的药品就是仿制药。生产企业对药品没有专利权。价格只有原研药的1/3。仿制药的特点是投资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价格低。所谓“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就是要求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品,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能够一致,在临床上与原研药可以相互替代,若一个企业生产的仿制药通过了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则表示该药品与同一通用名下的原研药品在质量和疗效一致,可以替代使用。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坚持质量原则,药品的质量入围资格以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为质量托底要求。3.创新药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是一类创新性药物,它是在已有药物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比如通过结构修饰,使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更高。相对于“原研药”和“仿制药”而言,“创新药”强调新颖的化学结构或新的治疗用途,并且能够打破“原研药”的专利壁垒。销售收入=单价(P)*销售量(Q)。目前国内药企面临的困境在于做仿制药,不纳入集采吧,可能都卖不出去,纳入集采吧,又要大幅降价,寄托于放量去弥补单价上的损失,基本是弥补不了的,因为放量幅度比不上降价幅度。说的简单点,做仿制药,不能纳入集采,没营业收入或者营业收入很少,能纳入集采,营业收入同样下滑,只是幅度缩窄。怎么看,做仿制药都是没啥大的前途的。大品种全覆盖,是国家药品集采的基本目标,而现在进程才刚到一半。五批国家药品集采后,共纳入种药品,涉及金额亿元,占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化学药品采购金额的30%。要说全部大品种,“有个左医院费用80%的金额,其中个左右是化学药”。上述医药行业分析师介绍,化学药进行到一半了。对产品管线丰富的恒瑞医药来说,意味着要闯的关口还不少。为寻出路,恒瑞医药也早早就把“转型”创新企业作为出路。恒瑞医药在年底(也就是集采开启之年)下决心,把已经进入一致性评价后期的仿制药项目全线停掉,只做创新药和有核心价值的高端仿制药,在政策阵痛面前快速转型。从营收上看,恒瑞医药在年时仍以仿制药为主,占比超过80%,而创新药占比不到20%。时任恒瑞医药副总经理戴洪斌说,创新药在未来几年的占比会越来越大。公司PD-1、吡咯替尼、19K、瑞马唑仑等创新药放量将快速拉动收入增长,未来三年公司创新药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50%。看10年维度,鼓励创新带来的国内用药结构发生变化,龙头集中度提升,恒瑞远未到天花板。仿制药纳入集采才有的活,而且活的不如之前好。为了收回研发成本,创新药在获批上市后的专利保护期内定价很高,暴利,而且国家也鼓励创新,会延长药品专利期。如果恒瑞医药就是个做仿制药的,天天需要跟其他药企跟商场促销似的去争宠,期望被纳入集采,那买它的股票有啥子意义嘛。可恒瑞医药现在要做的是不断提升创新药收入占比,它是中国最强的创新药企业啊,怎么能因为某个仿制药落标就看衰它呢?说的直白点,恒瑞医药做仿制药只是为了企业有个稳定的现金流,只是为创新药研发烧钱用的,是眼前的苟且。毕竟创新药研发有风险,单个创新药研发最终能成功获批上市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恒瑞医药才具备国内最广最深的研发管线,在研品种几乎覆盖了目前市场上的所有热门靶点,包括肿瘤免疫,免疫细胞治疗,自体免疫缺陷,及心脑血管等领域。截至年末,在研创新药品种数近50个,目前已有7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每1-2年都有创新药上市的良性发展态势。未来五年内,随着已上市的PD-1和PARP抑制剂持续放量,CDK4/6和PD-L1抑制剂等大靶点药物获批上市。恒瑞创新药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可以达到30%以上,这也是目前恒瑞估值最坚实的支柱。创新药研发才是恒瑞医药的诗与远方,是恒瑞医药的星辰大海。说的再好听,有什么用?今年恒瑞医药股价还不是萎靡不振,年初随着其他大白马一起杀估值,随后其他大白马好多早已开始反弹拉升,有的甚至创了新高,你恒瑞还不是被摁在地板上摩擦。股票这东西,估值过高了,一定会出现杀估值的回落行情,这也是春节后“一天杀一只大白马祭天”行情出现的原因,树不会长到天上去。但回落到合理估值后,能否重拾涨势,则要看企业业绩增长逻辑是否还在了。有的企业,未来业绩增速会回落,就会被资本市场调低估值,利润下滑会被调低的更多,财务暴雷,由盈利变成巨亏,则股价会腰斩再腰斩,甚至变成脚脖子斩。今年集采的阴云一直笼罩在恒瑞医药上空,市场担心恒瑞医药仿制药业务因为国家药品集采而出现营收较大幅度的下降,市场担忧的是恒瑞医药眼前的苟且。一、集采对恒瑞冲击到底有多大?1.从短期的角度看市面上的新闻,都是不利的。号外,号外,史上最“内卷”集采官宣!抗癌药降价90%,恒瑞医药重磅产品意外落选集采进程才过半,恒瑞已退居A股医疗行业第三6月23日晚9点,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信息显示,此次集采拟中选产品个,药品品种61个,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达到56%。此次集采,恒瑞共派出八个药品参战,6个中标,2个落选。根据恒瑞公告,第5批集采恒瑞拟中标共计6款产品,分别为:司产奥沙利铂注射液、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度他雄胺软胶囊、多西赛沙利铂注射液、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未中标产品两款,分别为:碘克沙醇注射液及格隆溴铵注射液。拟中标产品年度合计销售额为万元,占公司年度营业收入比例为9.22%,年第一季度合计销售额为万元,占公司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比例为7.87%。未中标产品年度合计销售额为万元,占公司年度营业收入比例为6.75%,年第一季度合计销售额为万元,占公司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比例为7.09%。从中标与未中标两个角度看,对公司短期业绩都属于利空。假设中标产品价格按本次集采平均降幅56%估算,销量不变将直接减少年Q2+Q3共计56%销售额,也就是减少7.16亿。而未中标产品由于销量的下滑,预计将减少70%销售额,也就是减少6.56亿。合计将影响年共计13.72亿营收,按恒瑞23%净利率估算,将影响3.15亿利润,占年净利润5%左右。也就是说,预计会让公司今年少赚3个亿的净利润,仅占去年总净利润的5%而已,占今年净利润的比例只会更低。市场明显反应过度了。2.从长期的角度看参与集采中标的药企在市场即获得了“合法垄断”的地位,以价格换市场,降低了销售费用,扩大了市场份额,也建立了市场壁垒,随着集采产品后续逐步放量,对营收和利润的影响将逐渐减弱,同时也将有助于企业成长为细分板块的龙头企业。例如年11月,信达生物“达伯舒”进入医保,降价近64%,是唯一进医保目录的PD-1。尽管价格降低了不少,但达伯舒在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大增.7%,实现销售收入9.2亿元,毛利率仍然维持在80%左右,降幅很小。这部分短期3个亿的利润损失,无论咋说,未来都会找补回来不少,因此,长期而言,集采对恒瑞医药仿制药业务的冲击根本就不大。二、恒瑞医药财务处理很局气从会计学的角度讲,预期将来能给公司带来现金流净流入的应该归入资本项目,说的直白点,预计将来可以提升利润的都应该归入资本项目,而不是费用项目。A股几乎所有上市公司都会将部分或全部研发投入资本化处理,研发投入怎么看都不应是拖累利润的包袱,而是推动利润增长的发动机,这是合乎情理的。但恒瑞医药偏偏不屑于这么做。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处理。创新药研发投入确实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最终能转变成获批上市的新药,给公司带来暴利,其他的都打水漂了,既然如此,那我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全部做成费用,即便是这样故意做低利润,反正每年的净利润都是增长的,哎,就是玩儿。不得不说,这样做的财务处理异常稳健,局气!也就是说,恒瑞医药的净利润是人为调低了的,股票软件显示的市盈率比其真实的市盈率要高一些,至于高多少,我就不测算了,唉,本人会计水平很一般,可能都没入门。以前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时候,交过两次报名费,买了书都看不进去,注会也交过费,买过书,同样读不进去,愁人不。我这个人,虽然长得空有五官,不高也不壮,偏偏有颗硬汉的心,喜欢看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不喜欢繁琐琐碎的东西,以后有机会的话,得把会计拾起来。三、研发、研发还是研发企业都是有基因的,恒瑞医药的基因就是研发。为了做创新药,必须先解决钱的问题,恒瑞医药实际控制人、原董事长孙飘扬也曾对《财经·大健康》坦言,创新药赛道只会更窄,资金支撑不了就会被淘汰。“我是技术出身的,年我当厂长开始看财务报表,天天算账让公司维持下来。那时候厂里都是很普通的螺旋霉素、红霉素,一片卖一分钱,赚一厘钱,累死也无法改变现状。总归要寻找出路,就开始做所谓的新药(现在叫仿制药),我想办法挤出钱。”孙飘扬在年的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上坦承。当生存好转了之后,年恒瑞拿出万元开始做新药。年上市融资4.8亿元,孙飘扬拿出2亿元在上海建研究所,年开始招做药物化学的人才。“现在我们管线里有几十个创新药在研发,进入三期临床后,研发投入相当大,其他方面可以减少开支,创新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否则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孙飘扬说。6月11日,在全球制药行业有着强大公信力的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公布了《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主要依据各家药企的财年处方药销售收入进行排名,能客观地反映公司制药业务的整体实力。榜单已经评比了22年,直到年,中国药企才第一次出现在榜单上,到今年,中国药企有5家上榜,数量创下历史记录。而恒瑞医药连续3年上榜,从年的第47位、年的43位升至今年的第38位,排名不断攀升。这背后,是公司业绩长期稳定的增长。年-年,恒瑞营收增长了57倍,年化复合增速22%,净利润增长了近倍,年化复合增速26%。极其出色的业绩,使这家偏居连云港的中国药企,从毫无存在感到跻身国际前列,仅用了20年。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4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研发强度(即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达到18%,年一季度,恒瑞研发投入13.16亿,同比大增62.26%,研发强度提高到19%。和国际医药巨头相比,恒瑞的研发强度也并不逊色。资料显示,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10大药企,平均研发强度是19%,恒瑞依靠研发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可以媲美全球一线药企。在A股医药类公司中,研发投入上仅次于恒瑞的是复星医药和迈瑞医疗,两者年的研发投入分别达到40.03亿和20.96亿,占营收比例分别是12.21%和9.97%。即使把范围拓展到整个A股市场,只有中芯国际在研发上能和恒瑞媲美,年,中芯国际研发投入46.72亿,研发强度17%。恒瑞因为强大的研发能力,甚至被当成中国科技企业的代表。易方达中证科技50指数基金甚至将其直接列入第一持仓股,根据年年报数据,恒瑞医药占基金总净值的比重接近11%。无论是对研发之重视程度、研发投入之多、研发实力之强,恒瑞医药都不是盖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市场对恒瑞医药受集采的冲击程度看得过重了,其实冲击根本就没那么大,过于重视仿制药因集采的近渴,而忽视了恒瑞医药创新药那一大片湖泊的远水。恒瑞医药仿制药业务也不是不能打,但人家主要心思其实是放在创新药上的。俺们山东的齐鲁制药在前四批集采中都是中标大户,澎湃新闻记者从齐鲁制药获悉,此次集采其入围品种13个,其中11个产品拟中选。科伦药业在此次集采中有11个品种18个品规入围,最终11个产品全部中选,有人笑称科伦药业是“带着购物车参加集采”。即便如此,恒瑞在集采中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年以来,恒瑞医药已取得12个产品(同一品种可能有不同规格)的一致性评价。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恒瑞医药中标的可能性更大了。以后的那一轮轮集采,恒瑞医药仍然是重量级选手,毕竟公司目前主要营收仍来自于仿制药。未来三年,创新药的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50%,逐渐摆脱对仿制药的依赖,现实的苟且任务完成,开启它的星辰大海。对于有足够耐心的人,买入价位多少合适呢?《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恒瑞医药》已经说的明明白白的了,还是那个极限位置,只是因为除权派息的影响(6月10日,每10股送2股,红利2元),股价的数学表示变化了而已。也就是说,本轮调整极有可能成为恒瑞医药利空出尽的最后一跌,大概率会在64.5附近止跌,也不排除跌到62出头再涨的极限可能。对于非常看好恒瑞的有耐心的人而言,64.出头都没有等的必要性,万一它直接拉升了呢?可能这俩位置都跌不到,而你非要纠结几块钱浪费一个机会,也不划算。对于挺看好恒瑞,但极度厌恶亏损的人而言,耐心等64.5附近的机会吧,但给不给机会我也不确定,给的可能略大吧。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万一发生了1%的跌破62的小概率事件,对于恒瑞医药根本没必要考虑止损二字,想都不要想,企业研发投入的每年那么多真金白银投进去,后面新药批量上市,业绩增长无论是确定性还是成长性都不惧任何对手,跌破62几乎没可能发生,发生了就是硬要把钱塞到你口袋里去,就看你愿不愿意要了。跌破62之下越多,就是让利越多,只是在大部分人眼里这是接飞刀的操作。再次强调,我个人认为跌破62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如果随后下跌的话,跌到64.5附近就涨的可能性估计都在八成以上吧。至于卖出,不设目标位,如果你耐心很足,甚至可以作为传家宝之一(无论多好的公司,不要全部资金重仓一只股)。牧原股份在《浅析左侧交易与右侧交易》里对牧原股份着重介绍过,我以前对养殖行业很排斥,觉得有点low,而且这种行业财务也不透明,容易造假。在年,牧原股份的秦英林夫妇跻身全球胡润富豪榜前50,以亿元的财富稳坐河南首富的位置。但同是养猪,上一位河南首富侯建芳和退市的雏鹰农牧却沦落到被追着讨债的地步。今年2月份,雏鹰农牧集团开始对子公司进行破产处置,从而减少集团整体的资产负债率,根据资料显示截至年9月底,雏鹰农牧的净资产为-28.38亿元,前三季度的亏损额高达15亿。侯建芳在年就创立了雏鹰农牧。之所以叫“雏鹰”,是因为侯建芳最开始办的养鸡场,在年才开始大规模养猪。刚开始养猪,雏鹰农牧即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不断建“猪舍”,扩大规模。在年,雏鹰农牧上市,成为中国养猪第一股,市值达到70亿元,侯建芳也登顶河南首富。这一年,雏鹰销售生猪66万头,之后两年2年分别为万头和万头。只是,盲目扩张,并向重资产转型过猛,也为公司埋下了资金链承压的隐患。年之后,雏鹰农牧开始多元化布局。先是在西藏投资藏香猪,布局高端市场,但押错了消费升级的爆发时间,因为国内的新消费增长在年才开始出现明显的势头。在-年,侯建芳又开始布局“产业+金融”,一边产业多元化,一边开始搞起资本运作。还曾砸5亿在电竞业务,最终以超3千万的亏损草草收尾。年,雏鹰被踢爆资金危机。因为还不起债务利息,欲以火腿来抵债,这种“欠债肉偿”的狼狈让雏鹰一度从行业老大成为行业的笑话。年雏鹰牧业公告年度亏损高达30亿左右,而公司对此解释是因为资金紧张,饲料供应不及时,导致了生猪的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由此这句话被普遍解读为:饿死了很多猪。有专业人士根据生猪出栏价反向推算,饿死的猪数量在万到万只区间。其实,在年,雏鹰全年还盈利.9万元,但年雏鹰农牧之所以这么快暴雷是因为整个养猪行业迎来第四个低谷期。这一年,全国猪肉价跌破5元每斤,出栏一头猪相当于亏损元,这才是压垮雏鹰农牧的最后一根稻草。主业碰上行业寒冬,副业全是赔钱买教训,总想做大盘子的雏鹰就这样崴了脚,元气大伤。年10月,雏鹰被摘牌。而这一次,退市的雏鹰,负债累累,也完美地错过了被称为养猪“钻石年”的年。这是曾经的养猪第一股的惨淡结局,牧原股份现在一时风头无两,未来是否会步雏鹰的后尘呢?我觉得完全不会。(1)首先大可放心的一点是牧原股份将一直聚焦养猪行业,不会胡搞瞎搞。《浅析左侧交易与右侧交易》一文也有视频为证。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说,“我要是把一件事情做好,在行业内领先,我就有利润。你做两件事,哪一件都做不好,差那么一点点就永远是行业的后者,就只有观摩的份儿了。现在呢,我们就主要聚焦养猪和猪肉产业链”。(2)牧原股份拥有养猪行业的最强竞争力——育种能力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好的时候,容易一窝蜂上,市场差一点就立刻一哄而散,猪周期动荡、育种技术水平低。种猪培育就是养猪行业的芯片,谁育种做的好,谁就将坐稳中国养猪行业的头把交椅。牧原股份的自繁自养体系相对于其他猪企就是降维打击,它不仅赚消费者的钱,也卖种猪给同行,赚同行的钱。(3)牧原股份养猪成本业内最低也是基于其强大的育种能力,能自繁自养及规模极大带来的规模化优势,养猪成本控制全行业无敌手。(4)牧原股份养猪场的智能化水平业内最高同样在浅析一文有视频介绍,一个人可以养头猪,智能化意味着标准化提升,养猪的效率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强,管理也更方便高效,同时还捎带着降低了养猪的工资支出,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和引入,这种格局和视野,哪里是粗放式增长的雏鹰牧业所能比的啊?企业要想走得长远,一定得有核心竞争力。智能化猪场、育种能力简直就是助力牧原股份腾飞的翅膀,也是甩开同行几条街的内力。反观,一味粗放式增长,仅仅靠多盖猪舍加农户合作的雏鹰牧业,迅速成为中国养猪第一股,那就是虚胖,或者说招式看似凶猛,但内力不足。记得好些年前看过一部小沈阳的电影《大笑江湖》。小沈阳饰演的小鞋匠,仅仅使用画圈的宇宙剑法就打败了大内高手,因为他的内力太强了。以上四点是我认为牧原股份不会步雏鹰牧业后尘的原因。还是秦英林那句话,我把一件事情做好,在行业内领先,我就有利润,也就绝不可能破产倒闭。中国老百姓还得吃猪肉吧,养猪行业会长期存在吧。猪肉价格存在周期性,本轮猪周期的顶点是去年末,今年猪肉价格下跌,很多同行的股价那叫跌的一个惨不忍睹,牧原股份算跌的少的了。现在的猪肉价格已经跌破了行业养殖成本,养猪亏钱,养猪的变少了,供给减少,老百姓还要吃猪肉(需求是不会消失的),供给小于需求后,猪肉价格不还得重新再涨起来吗?也就是说,趁着猪肉价格低,养猪行业实力最强的绝不可能会倒闭的牧原股份下跌,此时不是买入良机,又待何时呢?反正下一轮猪周期还会来,来的时候,牧原股份还在老大位置上,股价不仅会收复失地,而且还会涨的更多。说是这么说,这种粗浅的道理,是个人都懂。难在猪肉价格真正企稳的时间点的确定上。年以来,猪价一路下行。中国生猪预警网监测的数据显示,6月23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13.01元每公斤,较去年同期的34.14元每公斤下跌21.13元每公斤,同比跌幅61.89%!业内普遍认为,生猪价格仍将继续下跌,未来大概率跌破12元每公斤。Wind数据显示,6年以来,国内猪价大概完整经历了四轮周期。而最近的这轮猪周期以年的非洲猪瘟作为起点,到现在还在持续中。从下图可以看出,每轮猪周期大概四年左右,上涨一两年,下跌两三年的样子。牧原股份也表示,未来价格可能有季节性反弹,但生猪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预计生猪行业在年或年将到达底部。也就是接下来猪肉价格可能有季节性反弹,但至少还需要一两年后才算真正完成市场出清,重新出现供小于求的猪肉价格上涨行情。一个更简单的土方法是你什么时候看到新闻上报道说大量农户开始杀猪了,市场可能就真的得变天了。那是不是或者年再买牧原股份更合适呢?年4月21日,这个足以铭刻于商品市场历史的日子,国际油价跌至负数。北京时间凌晨,WTI5月原油期货的报价一度截至-40美元/桶,最后收于-37.63美元/桶。WTI原油已被抹去作为商品的所有价值,这不仅仅是国际油价近历史创新,同时也开创了可交易商品价格标注的新纪元。第二天,一位朋友问我,可不可以抄底原油,准备大赚一笔。我怕他亏钱,因为我也赞同行情涨是肯定会涨的,但先观察市场稳定了再做更稳妥嘛,我就告诉他别买。现在海上油轮都要装满了,原油多的生产出来都没地方装。再加上新冠疫情影响,海外宅的人也多了,路上不跑车了,需求减少,原油基本面根本就不支持看涨嘛。结果,那天就是原油的历史最低价,从第二天就开始涨了,估计永远不会再出现那个价格了。朋友的第一桶金就这样被我扼杀在摇篮之中了。金融市场的行情永远提前于现实世界,因为它走的是预期,交易的是未来,总是在四面楚歌阶段就提前见底,在一片繁华之际提前见顶。如果完全与现实同步,那就太容易赚钱了,提前于现实,但又不能确定提前多久,那个点很难踩准。这也是逆向投资最难的地方。现实世界的生猪供小于求可能要一两年时间才出现,也就是支持猪肉价格上涨的核心逻辑那时候才有。现在就是四面楚歌阶段,牧原股份股价提前见底的可能性最大,毕竟它是实力最强的猪企。《浅析左侧交易与右侧交易》提到牧原股份可以通过出栏量的增大来对冲价格下跌的风险,还可以通过做空生猪期货的方式来获利对冲现实中的损失。其实是需要具备一个前提条件的,就是价格必须高于牧原股份成本价,否则出栏量越大不就亏的越多嘛。而现实世界变化之快,已经刺穿了牧原股份今年的成本价。在年5月,生猪价格跌破20元/公斤的时候,各家养猪企业已经开始出现大面积亏损。牧原由于规模扩张太快,员工总数从年初的5万多人增长到年5月份的15万人,养猪效率上受到了一定影响,死淘率明显上升,加上饲料价格上涨,年一季度的完全成本也达到了16元/公斤。当前也已经开始亏损了。上个猪价下行周期,牧原的股价之所以逆势而上,主要是以量补价,依靠出栏增速,保持了营收和利润的增长。硬生生的在一个周期性行业做出了非周期行业公司才有的业绩水准,逆天改命。现在虽然跌破牧原股份成本了,我觉得这仅仅是暂时性的,用不着恐慌。本次生猪价格回调,从各主要企业的种猪和仔猪存栏情况和成本状况来看,很难有特别大的跌幅,毕竟现在粮价上涨幅度较大,相比两年前每公斤成本大约要提升1.5元左右,防疫成本每公斤也要增加0.5元左右。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这些成本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随着产能的释放和养猪效率的回升,牧原预计年内会将成本降到14元/公斤左右,这在行业内已经是非常优秀了。总之,我认为生猪价格只会短暂跌破牧原股份成本价,随后因为饲料价格、防疫成本等提升,生猪价格只会往上反弹,大涨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需要到一两年后的下一轮猪周期才会发生。另一方面,随着牧原股份整合现有刚刚扩张上来的这些资源,随着产能的释放和养殖效率的提升,成本会往下走,回到之前的水准。此消彼长,价格一定会重新高于牧原股份的养殖成本,以量补价,营收和利润增速就能继续维持住了,业绩继续向好,股价可不就有上涨动力嘛,等下一轮猪周期再买牧原就太后知后觉了。最佳买入价格就是《浅析左侧交易与右侧交易》文章中提到过的捡钱位置,除权前价格为82元,对应当前除权后的价格为57.5附近。6月21日时,我觉得最多也就跌到50附近铁定是不可能再往下跌了。然后行情就开始拉升了,当然现在断定牧原股份一定会这样蹭蹭蹭的涨上去还为时尚早,也许还有调整,也许横盘整理一段时间再涨。但不管咋说,50来块的区间内买牧原股份都是极其划算的交易,不用太精确。短期内也别指望有多大盈利,比如股价又翻几倍,不太现实。不过,基本完全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你有耐心等得起,拿个几年,拿到下一轮猪周期猪肉价格重新大幅拉升之时,股价翻个几倍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里需要提示一点风险,如果你准备大资金买的话,除了以上内容,还应该关心牧原股份的财务数据的变动,尤其是偿债能力是否生变。牧原股份这几年扩张的太猛了,自繁自养模式的资本开支极大,不过整体而言,我认为牧原股份在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时扩张绝对是明智之举,有利于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进一步巩固老大位置。今天讲的这两个股票都是属于市场怀疑其短期盈利能力,恒瑞医药仿制药的一级火箭是否动力减弱了,牧原股份在猪肉价格下行周期的以量补价的一级火箭是否还有引擎。但现实公司情况是,恒瑞医药仿制药的一级火箭还灵光的很,创新药的二级火箭也要爆发;牧原股份短期内业绩受影响,但会迅速回到以量补价的逻辑上去,一级火箭还有燃料,利润增速这两年大概率会下滑,但肯定还是正的,等到下一轮猪周期带来的二级火箭点火之时,业绩又会重新坐上火箭飞升。牧原股份的业绩爆发力很强,简直就像金州勇士队的库里和汤普森组成的水花兄弟。牧原股份年营业收入为26亿,年营业收入达亿,券商预计牧原股份年出栏万,牧原均价14,目前行业均价在20左右,明年生猪均价不会低于18。年出栏万,是年的四倍多。下个周期顶峰(24年左右)牧原出栏在1亿头左右,再赶上下一轮猪肉价格的高峰,P翻了几倍,Q翻了几倍,养殖成本基本变动不大,利润爆发力可不就很强嘛。能感受到恒瑞医药和牧原股份长期的业绩爆发力都差不了,内力深厚型的企业,只是当前走势偏弱,利空也算是出尽了,有耐心的人可以考虑布局了。时间拉的越长,股价涨的后劲越足,只是非常考验耐心。没耐心的人,可以寻找那些一级火箭动力正极其充沛的公司,而不是二级火箭极其充沛的这两个王者。如果你追求的是今天买了,几天内就要赚到钱,或者几个月内必须赚到钱,这两只股票可能都没那么适合,它俩是后劲型的公司,时间越长,业绩越好,股价越高。二级火箭点火之时,王者归来之日。不知不觉,文章写了快一万两千个字了,我的文章向来没啥人看,因为篇幅太长,阅读体验太差,与短视频崛起人们耐心普遍下降的年代显得格格不入,我也清楚,哎,就是玩儿。彭总的铁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