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中国药刊第7期年医

《中国药刊》是由GBI和研发客共同打造的一款GBISOURCE/研发客会员刊物,主要聚焦医药行业政策、药企动态及行业热点话题。《中国药刊》第7期电子杂志已在GBISOURCE药品数据库上线啦!年医保谈判结果详解、年新药审评概况、中国痛风治疗领域的现状和国内外研发趋势,以及年第四季度许可交易纵览、医药圈融资、并购、IPO近况……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本期杂志精彩内容吧。

封面故事

年医保谈判:创新药的价格战

年1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年医保目录名单,共调入种药品(谈判新增和直接调入),调出29种药品,最终目录内共计种药品。新调入的种药品涉及31个临床组别,占所有临床组别的86%。从患者负担情况看,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预计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约亿元。本期,GBI对年医保谈判和直接调入的药品(西药)进行系统梳理。

版医保目录核心数据:◆药品总数:共种,含西药种,中成药种;◆年医保谈判成功率:73.46%;平均价格降幅:50.64%;◆谈判药品:新增96种(西药66种,中药30种),续约16种(全为西药),以前直接调入此次重新谈判的14种(西药8种,中药6种);◆直接调入:新增23种(西药13种,中药10种),年抗癌谈判专项药品3种(此次为协议到期直接调入)。更多详情见第7期《中国药刊》电子杂志或年医保谈判:创新药的价格战。

专题报道

年新药审评:临床需求为导向,创新引领主旋律

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55个首次在中国上市的西药,批准数与年(57个西药)基本持平。

与往年不同,年获批新药有29个通过医保谈判形式审查,最终有13个通过谈判进入版医保目录,涉及7个治疗领域,而以往获批的新药并不能在当年获得谈判资格。可能因为疫情影响,进口药的数量明显不如去年,尤其是化学药品(16个)数量锐减,首次被国产化药(19个)反超。但相对地,进口生物药品仍占主流,有16个获批,远多于国产生物药,这可能也体现了国外治疗模式已逐渐向生物制品倾斜。此外,年获批的55个西药中,32个药品为优先审评,其中因“具有明显优势的创新药”、“临床急需”和“符合附条件批准”被纳入优先审评的占一半,其次为罕见病药和儿童用药、重大专项各5个,艾滋病和恶性肿瘤用药3个,仿制药3个。更多年获批新药情况和相关数据可在第7期《中国药刊》电子杂志查看,也可直接点击查看:年获批新药:化药数量国产首次反超进口,生物药进口为主流。

专题报告

痛风治疗广阔蓝海如何开拓新纪元

年底,先声药业宣布与韩国JWPharmaceutical签署独家合作协议,将负责抗痛风创新药SIM-13片在中国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并于年底启动临床试验。

目前,痛风已成为中国继糖尿病之后第二大代谢类疾病,而传统治疗方案存在诸多缺陷,临床需求尚未满足。本期,GBI将回顾中国痛风的现状以及国内外的研发趋势。详情见第7期《中国药刊》电子杂志,也可直接点击查看:痛风治疗广阔蓝海如何开拓新纪元

企业

信达生物

信达生物成立年,致力于肿瘤等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年10月31日,信达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市时募资规模达36.4亿港元。

为实现产品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年,信达生物在苏州建成了符合NMPA、美国FDA和欧盟EMA三方GMP标准的高端生物药产业化基地。截至目前,信达生物已有4款产品获批上市,分别为:信迪利单抗(达伯舒)、贝伐珠单抗(达攸同)、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苏立信)以及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达伯华)。本期带你走近信达生物。详情见第7期《中国药刊》电子杂志。

此外,想了解年第四季度医药行业top10融资、top10授期交易、top5IPO及top10并购情况,GBISOURCE药品数据库用户可直接登录数据库版块查看新近上线的第7期《中国药刊》电子杂志。非用户可点击“阅读原文”即刻申请试用GBISOURCE药品数据库,限时免费哦~

GBISOURCE药品数据库

通过公司和产品的维度整合、链接其他数据,为医药行业的专业人士提供行业新闻、数据情报、分析工具,帮助企业作出以数据为驱动的关键决策。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登录GBISOURCE药品数据库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xx/88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