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饱受屈辱的医药代表注:本文由作者授权刊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转发!
▏引子
作为外资制药企业的医药代表,在医院里,做的最多的学术推广活动——就是科室会。科室会使用的PPT多是经过公司医学部、市场部、法务部等层层审核通过后才发布出来。那么,如何开一场科室会?屈哥抛砖引玉,以一张PPT为例,胡扯几句。欢迎拍砖!
(声明:1、本PPT是从百度文库找来的,版权等归该归的人或公司;2、本人非肿瘤代表,难免专业术语不专业,见谅;)
图1.M试验
对这类Slides,怎么解读?
一张PPT幻灯,外资企业的医药代表会从那几个角度去诠释?
一般来看,分为三个步骤,表述特征、诠释功能、阐明获益。如下:
步骤一表达「特征」特征,即这张幻灯片所呈现出来的文字和数字,它们某种意义上是“死的”。如果仅仅是简单像《中国好声音》华少那样快速读一遍,估计连广告效果也不如。图1中的这些数字,外资企业在培训员工时,多是掰开了揉碎了,一个字眼一个数字去深挖,方能出师(据说有的公司年会产品培训,不及格员工直接被开除),如下:
?文章出处:
一张特定PPT一般要先从文章出处开始解读,如上图,这是年Extra等人发表在《欧洲癌症杂志》的文献。如果想再突出该杂志的客观性,可以提一下影响因子,见下图:
注意:国内看待影响因子,唯分数高度而论,是不完全正确的。这本杂志尽管分数不高,但他的读者和作者,多是一线医生,很有价值。如果医药代表有心,会提前再查查这本杂志发表过哪些类似试验,在行业内(如乳腺癌或者某个点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试验编号:
在医药代表的内训中,会记忆很多临床试验编号或名称,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内容。比如看到M,就要脱口而出:“M为II期随机多中心一线临床,名未接受过化疗的HER2(IHC3+或FISH+)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入组该试验。94例患者随机接受多西紫杉醇单药治疗(mg/m2,q3w),92例患者则接受同样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赫赛汀?(4mg/kg首剂,2mg/m2,qw)”
?指标:
和临床意义紧密结合的指标,是药企研发过程中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