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药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公司根据行业经营特点和市场需求,一方面为适应大健康市场需求释放、消费行为变化与行业竞争态势愈发激烈等变化,通过提升运营质量与效率,不断改善自身经营服务的市场可达性;另一方面为适应医改新政策不断出台落地、原有准入限制不断放开带来的经营服务要求的变化,不断对经营模式与经营结构进行调整、规范、优化。通过以上举措,公司巩固了区域市场份额、提升了内在经营质量,实现了企业价值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经济指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报告期,公司从业态延伸与内部供应链构建的角度出发,积极丰富商品品类、完善服务功能,寻求零售和批发业态在市场项目、品种培育、服务功能建设、业态创新上的多向关联合作,形成了具有核心主业支撑和多边新生业务并举的战略实施格局。
报告期,公司在零售经营领域深入推进调整优化,以抓好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为基础,着力拓展连锁经营在大健康产品、保健用品、居家用品等相关品类的经营,并结合新的消费趋势丰富中医药养身服务项目体验并启动开发OEM品类品种,在经营市场上争取新的突破。同时,公司加快探索线上经营与线下服务在大健康专业领域的协同,更加精准地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报告期,公司在抓实经营发展的同时,通过持续落实制度及流程完善工作,保持内控体系建设力度,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保障企业安全运行、有质运行、高效运行,形成内控工作体系化、风险控制前移化、营运管理标准化、安全管理平行化。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万元,同比增长5.6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06万元,同比增长5.55%。实现利润总额6,.90万元,同比增幅16.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4万元,同比增长12.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90万元,同比增长.79%。
1.医药批发业务
报告期内,医药批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90万元,同比增长2.99%。
面对两票制、零加成、药占比、带量采购及辅助用药控制等政策叠加的不利影响,公司积极拓展客户渠道,充分挖掘上下游客户资源,不断深化合作、丰富产品线以获得新份额,推进购进与销售联动;同时以强化基础管理和业务管控为重点,多措并举抓目标落实,在组织架构调整、运营合并与业务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改进,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2.医药零售业务
报告期内,医药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2,.16万元,同比增长7.22%。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深入推进组织变革,显著提升组织效率,创新突破业务模式”的总体工作要求,努力谋求高质量发展。通过整合、完善和升级等途径,深入推进公司管理精细化。公司充分考虑“商品结构调整、经营转型拓展及营销策略优化”等因素的关联性,构建源头采购与终端经营互动机制,加大对药品、非药品和OEM商品的引进、开发力度,丰富并优化经营产品线,不断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经营拓展上着眼于品牌和商品营销的有机结合,深入研究和总结经营提升方法和经验,提高转型发展成效。公司对品牌建设从载体挖掘和市场融合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结合年度各期营销活动,切入个性化特征鲜明的商品营销内容,挖掘市场商机,拓展业务增长点,通过引进品牌、融合品牌及各类商务合作活动,在优化经营资源配置和应用的过程中,以品牌互补和效应叠加的方式,形成了品牌集群的市场号召效应,提高了公司创造良好业绩的软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新开5家门店,门店总数达到98家。B2C线上合作平台除天猫之外新增百联全渠道和拼多多电商平台,门店O2O业务通过饿了么、美团、京东到家等平台积极开展。报告期,公司线上业务规模达到2,万元。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呈现六大趋势:一是药品流通行业继续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二是新一轮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三是医药供应链物流服务规模化、标准化及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四是医药电商全方位打造大健康生态圈,五是专业支撑与科技赋能推动零售药店转型升级,六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药品流通蓝皮书: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报告()》)。
2.公司的行业地位或区域市场地位的变动趋势
公司作为医药行业的品牌企业,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广泛的市场认知度,在本地区大健康消费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商业信誉。未来公司将致力于巩固和扩大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地位。
3.公司的主要行业优势和困难
公司同时具备医药批发和零售资质,批零一体化运营具备一定基础。较高的品牌声誉、丰富的门店店型、不断提升的专业能力、全渠道的营销能力相结合,能够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跨区域、跨时段地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服务。
人工成本和租金水平逐年上涨,“两票制”、医保控费和支付方式改革、带量采购等医改政策对行业的影响较大,因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投入带来的资本回报压力,是公司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显性困难。
(二)公司发展战略
1.公司未来的发展机遇
随着医药分开改革进一步深化,前期已经出台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将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处方外流趋势将更加明显,将为医药零售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预计市场增量将非常可观。
此外,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随着人口结构和消费习惯变化,人民健康保健意识增强和对大健康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持续升级和细分,也将为医药零售行业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2.公司面临的挑战
随着上海地区推行“两票制”、实施GPO规则、“带量采购”,公司批发业务受到直接冲击,原有代理业务在年大幅下降,医疗机构配送业务也受到影响,拓展新的医疗机构配送业务面临较大困难。医保定点审批取消、本地区原有开店距离限制放宽、互联网企业在医药电商领域加快布局,将加剧零售业务的市场竞争;医保控费、降价、限价趋势正在强化,也对全行业的盈利能力带来挑战。
3.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公司批发业务将由传统分销商向服务商转型,零售业务将围绕网点和零售技术两大关键因素,加速向专业化、便利化转型。公司将定位批零一体化,以专业产品和专业服务为抓手,创新批发+零售业态,积极切入大健康市场的发展大局,打造专业大健康品牌。
4.拟开展的新业务、拟开发的新产品、拟投资的新项目
公司将深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对接各大互联网业务平台,推动专业服务与专业经营的有机融合;为适应未来批零一体化趋势和配送要求,公司将继续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并从适应新零售、健康消费升级和开展服务创新等角度,对零售业务实施专业化与便利化相融合的转型。
(三)经营计划
近年来,“两票制”、GPO、医药分开、医保控费、药品零加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分级诊疗、带量采购、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落地实施,行业整合、集中度提升成为大势所趋。批发业务方面,公司将通过加大合作、完善服务、引进新品等举措,积极争取提升医疗机构配送份额和拓展商业分销业务,稳定业务体量。零售业务方面,公司将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增长并重,提高存量业务质量、效率和规模;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与渠道建设力度,推进老店转型和新店拓展,同时积极探索新型药店;完善和扩张网订店送的O2O业务;对专业服务进行各种创新探索,实施转型创新举措,更好地迎合行业趋势,满足不断细分和差异化的市场需求。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政策风险
医药流通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规范和影响。“两票制”、“GPO”、“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政策落地,行业上游格局开始重构,药品批发企业将凭借资源、渠道、网络和品种对市场进行重新分割,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分级诊疗、药品零加成、医保目录药品降价、限价等政策,对医药零售企业经营带来挑战。允许营利性医疗机构开展药品、器械经营、网售处方药可能放开、医院审批加速、医保线上支付试点等,将同时加剧线上和线下业务的竞争。新一轮医改政策涉及的点多面广,复杂程度高,政策颁布和实施过程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公司将密切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公司业务以药品经营为主,在品牌的市场认知度相对固化而消费需求及渠道愈发细分和多元化的现代商业环境中,除了要面对客户消费行为和需求变化,还要面对同行企业之间愈发激烈的竞争,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水平提升、互联网企业介入药品经营带来的额外压力。
行业竞争加剧之下,若公司因循守旧、固守传统业务模式,则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存在下降的风险。
公司将积极顺应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寻求持续、有效的转型轨道,探索培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经营模式,通过调整商品结构、丰富服务项目、提升专业能力,满足大健康领域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同时,公司将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对业务模式进行有效组合,开拓增量客户市场,开辟和维护新的业务渠道,保持和提升经营业绩。
3.财务风险
公司在把握政策和大健康市场机遇、拓展营销网络、推动业务转型以及构建与现代商业运行模式相适应的配套体系过程中,会对必要的软硬件和人力资源进行投入,并开展具有一定前瞻性的项目建设。短期内,相关投入和费用的增长会高于实现收入的增长,可能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公司将通过强化内控,落实风险预判、预控和及时融断措施,降低投入风险,增加产出,保护全体股东利益。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较高的品牌声誉
公司是上海地区药房老字号,自六十多年前第一家药房开设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广大市民家庭健康保驾护航,品牌影响力大,深受消费者信赖。报告期内,公司结合会员体系搭建和主题营销,通过第一医药商店66周年庆等一系列营促销活动,着力打造“专业便利”、“安心之选”的品牌新形象、新内涵。
2.丰富的门店店型
除传统的社区店型、商圈店型以外,公司还拥有DTP药房、医院周边药房等不同店型,能够差异化地满足不同患者和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打造了创新店型,在丰富非药商品线、强化年轻目标客群、嵌入新零售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门店进一步转型升级积累了经验。
3.不断提升的专业能力
公司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主要抓手,尤其重视执业药师和药师人才储备。报告期内,公司在努力促进经营增长、提升效益的同时,根据零售经营持续发展需要,加大对基层人才、青年人才、骨干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力度,以中层、店长、药师为核心人群开展了超过30场培训。通过“培训+实战”双管齐下,有力地促进了干部员工专业能力提升,夯实人才梯队建设。
4.全渠道的营销能力
近几年,公司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和移动消费趋势,搭建专业运营团队并相继与京东、天猫、i百联、饿了么、美团、拼多多、平安好医生等知名平台对接合作,推进B2C、O2O、社群营销等创新业务发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线上购药需求。报告期,公司线上业务快速增长,零售销售占比持续提升。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