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财经》新媒体蒋金丽刘洋
编辑丨蒋诗舟
公募基金的出圈,成为理财市场的现象级事件。
除了火爆的行情,跑步入场的年轻人,是重要的催化剂。数据显示,年新增“基民”中,90后占据一半以上。
一头扎入基金市场的年轻人原本以为,“你抄底了军工,他梭哈了白酒,我重仓了新能源,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被“绿到发慌”后才回过神,收益的背后,是等价的风险。致富没有捷径,市场用暴跌给这届年轻人做了一次深刻的投资者教育。
“我又一次追涨杀跌”
季婧丨29岁丨事业单位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年,我大学毕业两年,在银行做柜员。当时基金行情不错,手里也正好有一些闲钱,于是买了一些医药和环保主题的基金。其中,就包括如今声名鹊起的中欧医药健康。
尽管当时在银行工作,但其实我对基金知之甚少,完全是抱着尝试的心态。一开始持仓并不多,后面大概涨了20%的时候,我开始大幅加仓,结果没过多久,就把之前的收益全亏完了。
在本金亏损接近10%的时候,我的心态崩了,将基金全部赎回。当时也认真地做过反思,对自己追涨杀跌的行为懊悔不已。
之后的两年多里,我再也没有碰过基金。直到年疫情爆发,医药板块行情大好,我又重新买了2万块中欧医疗健康。到年春节前,收益已经接近元。
我一看,基金行情这么好,躁动的心又按捺不住了。想着年后就会发年终奖,在春节前的半个月里,我把手里的闲钱全部买了基金,仓位一度接近10万元。
当时白酒很火,茅台股价已经接近元。其实股价在多元的时候,我有考虑过要不要买一手,但又觉得,谁会那么傻,去接盘10万一手的茅台。
直到股价突破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傻子。后悔已经来不及,茅台的股票是买不起了,但想到可以买重仓白酒的基金,我又斗志昂扬。
于是,我一次性买了几只重仓白酒的基金,其中就包括张坤的易方达蓝筹和刘彦春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
三年前的教训被抛诸脑后,我再一次追涨杀跌。赚钱的快乐很短暂,年后基金开始跌跌不休。
由于仓位高,之前靠中欧医疗健康赚的收益,很快就跌没了。在倒亏块的时候,我清仓了。
回想整个过程,和年如出一辙:当基金在起起伏伏中上涨时,我根本不会想到去加仓,反而是净值高歌猛进的时候,我变得格外激进。对自己、对基金、对行情迷之自信,开始盲目加仓,最终沦为韭菜。
“首次买基以失败告终”
达旦丨25岁丨科技行业
从大二起,我就开始炒股。摸爬滚打5年下来,自认为水平还可以,通过炒短线,在长沙买了一套30平米的单身公寓。
去年底,白酒行情异常火爆。我从信用卡套现了8万元,加上自己的2万元现金,陆续买入了金种子酒的股票,半个多月的时间,拿下12个涨停板,赚了12万。
那段时间刷抖音,总有人在推荐招商中证白酒。于是从支付宝买了块,年前赚了30%后卖出。
这是我第一次买基金。事实上,我对基金一无所知,新闻里都在说,这两年基金收益很好,“炒股不如买基”的说法也广为流传。身边很多不理财的人,也开始讨论起基金。
我是一个收益预期很高的人,年化20%以下的理财产品从来不看。股市对我的诱惑在于,短期内就有机会赚到很多钱。虽然我也吃过不少跌停板,去年一整年折腾下来,净赚七八万元。
这样的操作太过冒进,我担心迟早会栽跟头。听说去年有不少基金收益翻倍,还不用向股票那样时刻盯盘。我就想着,可以慢慢把股市里的钱挪到基金里。
光选基金就难倒我了。几千个产品无从下手,于是我采取“三步走”的策略:一是从近一年收益率排名靠前的基金里选,二是买看好板块的主题基金,三是买周围朋友推荐的基金。
年前有色板块表现不错。12月中旬,我买了郑州煤电,赚了7个涨停板,收益在2万元左右。
年后首周,在持有格林美和盛和资源两只有色金属股票的同时,我又入手了2万元国泰有色金属。没想到,这只基金一个星期就亏了多,我果断割肉。
我一开始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