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有近60%的药代表示已经有了转行或转型的想法。
结合现状,其实也不难理解。
对于新人来讲,刚入坑就面临着国家一系列频繁的医药改革政策。合规要求越来越严苛,药企和代表的商业贿赂行为不断被曝光,两票制下的企业裁员一波接一波,药代备案让日常拜访难上加难。
覆巢之下无完卵,“我这刚入行,想方设法搞定客户就已经很头疼了,还要被合规约束得畏首畏尾,一到晚上就开始胡思乱想,不知道路子走对了没。”,一位刚入行4个月的外资代表朋友这样说到。
对于老代表,3-5年也是一个坎。有的人升上去了,有的人还留在原地。升上去的不一定就是能力超群,没升上去的也不一定就是业绩不行。业内的人都知道,不仅受医改的影响,这和公司的政策、公司的发展、所在的地域、上级乃至上级的处事风格等等都有很大关系。
“职业认同度低,常常受病人白眼,就算再有钱,在医生面前还是像条狗。”曾今一位老代表这样苦笑着自嘲,“除了晋升的问题,尊严、良心和心理上的卑微感也是许多代表选择离开这个行业的原因。”
彻底转行会浪费多年医药行业经验,转型或许更适合。那么转型有哪些出路?医药代表的现有职业能力和资源能够结合怎样的市场需求呢?
1
#医生经纪人#
关键词:经纪人、多点执业、品牌建设
首先要相信的是,“医生经纪人”的社会价值在如今的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一定会越来越重要。
大部分医生平时都疲于临床工作,而自身的学习晋升、个人品牌建设和多点执业安排同样要花费很多的精力,自己又完全没有时间来处理这些事物。
就拿多点执业这块来说,在医生集团高度发展的美国,年只有7.2%医院,其余都是自由执业。服务医生的专业组织的出现,与分级诊疗和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进必定是相辅相成的作用。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医疗体系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年8月中国首家“医生经纪人”专业机构——深圳国健医疗健康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医生经纪人”组织不断在国内落地开花,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医生经纪人完全可以负责医生的多点执业安排、品牌包装、学术活动、危机公关、医患纠纷诉讼的处理等,让医生除了本职工作,不用再为其他事务分散精力。
这对医药代表来说,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医药代表长期与医生打交道,熟悉医生的喜好、工作生活习惯和业务需求,在学术活动、品牌建设等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
认清楚行业发展趋势,审时度势,及时升级转型,才能继续在这个行业生存。这时候,与代表们息息相关的主要有两个问题。
第一,带金销售被打压,国家在扶正学术推广,这就要求代表们必须掌握专业的产品学术能力。哪里弱就补哪里,这种观念要有,行动也要有。
第二,代表的收入构成可能将变成以底薪+奖金为主的薪酬模式。不承担销售任务,药品提成也成为过去,暂时的收入降低也是必然的趋势。
总的来说,以后收入这块医药代表可能无力控制,但是根据目前合规的趋势,学术能力是可以加强,也是必须加强的。有学术能力的医药代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被市场需要的。
人的本性是抗拒改变,留恋舒适区。其实无论转型什么方向,最难突破的还是自己的内心障碍。收入下降和加强学习是转型面临的两个最大难题。
但要知道,未来在自己手上,敢于作出取舍才能最终成就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