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药()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公司根据经济趋势的新常态和国家相关医改政策为导向,以聚焦战略引领,提升组织能力,向消费者终端延伸,加快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为总体思路,一方面清晰战略定位,规划了公司未来的愿景和目标,重新思考在市场上的战略定位和角色,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赢得市场先机;另一方面理清核心能力,合理调整组织构架,明确组织权责,调动各业务板块的积极性,攻坚克难提升经营质量,努力推进企业创新转型,实现了企业价值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经济指标和主要工作任务。报告期,公司将绩效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显著位置,通过联动造势、服务引客,促进了品牌做大,通过细化市场营销举措,推动了品种做精,通过导入商品管理概念实现品类做专,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为全年经营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报告期,公司在抓实既存门店创新转型的同时,引入药诊店模式,进一步提升实体门店服务的多元化与复合化,通过O2O业务的拓展,形成特色服务上的双平台运行机制,为公司拓宽经营渠道,打造线上线下药品经营服务链,培育电商新模式,落实了突破性的探索。报告期,公司成立了总部层面的专项开店小组,对选址签约、门店装修、设施设备采购、开店筹备等内环节进行了梳理与细化。围绕新开门店的目标,公司落实了阶段性工作内容、时间节点、责任部门并进行了专题布置,实现了网点增量的既定目标。报告期,公司深化了商品全过程管理工作,通过精细管理、过程控制细化、优化商品采购过程,有效体现降本增效目标,制定了主推品种经营目录和考核要求,提高了专项工作的拓展成效,有效地提高了重点品种对公司经营的产出贡献率。报告期,公司加强信息系统基础构架建设,更好地服务业务需求,优化ERP运营系统,完善WMS系统,深化公司级BI系统功能,对公司未来收集、提炼、应用大数据,落实精准营销和精细管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报告期,公司进一步规范企业规章制度,不断夯实内控规范化管理成效,优化了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组织构架的梳理,人员和绩效考核的调整等内容,使企业管控职责更明确、权责更清晰,促进内控管理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相契合。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万元,同比下降24.3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44万元,同比下降25.05%。实现营业利润5,.35万元,同比增幅4.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3万元,同比增幅8.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2万元,同比下降54.77%,主要系报告期内医药批发业务受政策影响,营业收入和毛利额分别同比下降39,万元、1,万元,降幅分别是46.94%、26.55%,以及公司新租仓储物流带来的租赁费及折旧摊销费较上期同比增加1,万元,增幅.40%。1、医药批发业务报告期内,医药批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4,.61万元,同比减少46.94%。主要受两票制实施影响,公司商业调拨业务板块降幅较大。另一方面受零加成、药占比及辅助用药控制等因素影响,医院业务收入同比有所降低。为此,公司紧跟政策与市场变化,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医院市场维护力度、优化品种结构及积极开展项目合作等措施,继续做大各类终端市场,努力保证公司的经营质量,有效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积极拓展分销渠道、升级物流和信息化水平,充分挖掘上下游客户资源,与上游供应商不断深化合作,实施购进与销售客户联动机制;通过不断延长产品线,密切跟踪新品上市,从而为促进公司掌握新品种、把握新份额,提供有效的后台支持力。2、医药零售业务报告期末,公司旗下直营门店数量93家,全部集中在上海市内。报告期内,公司努力完善药品现代流通网络,创新发展DTP药店等特色专业药房,探索三方信息共享服务模式,全面提高专业服务能力,经营模式向多元化、服务性、医疗性延伸,持续强化品牌价值和吸引力;公司开展慢病管理服务,提供免费健康讲座、慢病知识教育等深度服务。报告期内,医药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7,.83万元,同比增加2.40%。一是完善门店布局,确保终端规模优势。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对人口密度、市场需求、消费能力等分析,医院周边药店及社区药店开发力度,促进门店网点合理布局;加强门店运营管理,提高门店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二是持续推进经营能力提升,通过对顾客用药疗效、价格满意度、采购渠道等方面综合分析,建立差异化商品集采体系。同时,通过强化员工专业化服务和顾客满意度体系、提高顾客回头率,促进公司有效、有质发展。三是加快新品引进,优化资金使用。报告期内,公司为弥补部分药品调价带来的销售趋下态势,积极优化品种结构,加快新品引进速度;根据销售季节变化做好动态库存分析,优化资金的使用效率,及时调整库存结构,适应经营变化所需。四是提升优质服务,增强消费粘性。报告期内,公司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免费提供健康讲座、专家咨询等项目,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设立健康咨询服务台,提供慢病咨询、免费检测、监测管理等一系列服务,提供深度服务,带动门店销售。五是打造DTP专业药房,探索承接处方外流市场。报告期内,公司顺应医改趋势,借助品种资源及门店网点优势,增加院外临床品种,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用药指导和用药咨询,提升顾客信赖度;积极应对日益变化市场需求的差异化诉求,满足患者个性化用药所需。
三、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一)行业格局和趋势⒈行业的发展趋势得益于大健康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流通行业销售规模在未来一段时期将保持稳步增长。行业结构在政策和资本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将加速调整分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批零一体成为重要趋势。在同行间竞争不断加剧的同时,行业还面临互联网企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带来的跨界挑战,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运营效率、供应链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将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⒉公司的行业地位或区域市场地位的变动趋势公司作为医药行业的品牌企业,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广泛的市场认知度,在本地区大健康消费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商业信誉。未来公司将致力于巩固和扩大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地位。⒊公司的主要行业优势和困难公司同时具备医药批发和零售资质,批零一体化运营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公司经营范围涉及中西成药、中药饮片、医疗器械、营养保健品、药妆、妇婴保健用品等领域,现有商品品类、品种齐全;服务范围包括药师咨询、临方加工、中医门诊、自助体检等关联项目;除在实体连锁门店提供丰富服务外,公司还构建了网上旗舰店及送药到家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跨区域、跨时段地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健康服务。人工成本和租金水平逐年提高,两票制、医保控费和支付方式改革、带量采购等政策对行业的影响逐步显现,因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投入带来的资本回报压力,是公司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显性困难。(二)公司发展战略⒈公司未来的发展机遇随着医药分开改革进一步深化,前期已经出台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将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处方外流趋势将更加明显,将为医药零售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此外,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人民健康保健意识增强和对大健康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持续升级和细分,也将为医药零售行业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⒉公司面临的挑战随着本地区推行两票制、实施GPO规则、带量采购,公司批发业务受到直接冲击,原有代理业务大幅消减,医疗机构配送业务也受到影响。医保定点审批取消、本地区原有开店距离限制放宽、互联网企业在医药电商领域的布局,将加剧零售业务的市场竞争;医保控费、降价、限价趋势正在强化,也对全行业的盈利能力带来挑战。⒊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公司批发业务将由传统分销商向服务商转型,零售业务将围绕网点和零售技术两大关键因素,加速向专业化、便利化转型。公司将定位批零一体化,以专业产品和专业服务为抓手,创新批发+零售新业态,积极切入大健康市场的发展大局,打造专业大健康品牌。⒋拟开展的新业务、拟开发的新产品、拟投资的新项目公司将深化信息技术应用,通过搭建和完善云健康平台,形成专业服务与专业经营的有机融合;为适应未来批零一体化趋势和配送要求,公司将继续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并从适应新零售、健康消费升级和开展服务创新等角度,对零售业务实施专业化与便利化相融合的转型。(三)经营计划近年来,两票制、GPO、医药分开、医保控费、药品零加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分级诊疗、4+7带量采购、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落地实施,行业整合、集中度提升成为大势所趋。批发业务方面,公司将通过完善服务、引进新品等举措,积极争取提升医疗机构配送份额和拓展终端业务,稳定业务体量。零售业务方面,公司将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增长并重,提高存量业务质量、效率和规模;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与渠道建设力度,通过网点转型拓展,积极探索新型药店;完善和扩张网订店送的O2O业务;在专业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各种创新,实施转型创新举措,更好地迎合行业趋势,满足市场需求。(四)可能面对的风险⒈行业政策风险医药流通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规范和影响。两票制、GPO、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政策落地,行业上游格局开始重构,药品批发企业将凭借资源、渠道、网络和品种对市场进行重新分割,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分级诊疗、药品零加成、医保目录药品降价、限价等政策,对医药零售企业经营带来挑战。允许营利性医疗机构开展药品、器械经营、网售处方药可能放开等,将同时加剧线上和线下业务的竞争。新一轮医改政策涉及的点多面广,复杂程度高,政策颁布和实施过程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将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