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5日上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ACTOS)发起的“中国肺癌真实世界数据库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廖美琳教授,专委会主任委员姜丽岩教授,哈尔滨医院陈公琰教授,医院丁翠敏教授,医院方文涛教授,医院赵怡卓教授,同济大医院郑迪教授,浙江大医院丁礼仁教授,医院衡伟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席瑞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宋艳艳教授,云蜚科技李胜博士等共同出席项目启动仪式。
医药魔方记者亲赴现场,聆听项目秘书长郑迪教授介绍了“大医云护肺癌患者管理与大数据平台项目”的初期探索成果。此外,还有幸邀请上海交通大医院谭晓明医院彭玲医生,围绕项目参与和真实世界数据管理需求,从临床一线医生的角度分享实际体会。
郑迪教授:用与时代同频的方式,
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变化!当医生的关键词是什么?——积累!郑迪教授在会上给出了他的答案。
过去十年,科技创新已经渗透在医疗的每个角落;然而,大部分医生却仍然平均每天至少花两小时在原始又枯燥的临床研究和数据整理上。为了创新应对变化、高效实现累积,中国肺癌真实世界数据库项目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一目了然、模板化、标准化的数据展示,搭建一个智能高效的患者全程管理平台,为科研活动储备高质量的患者全病程数据。
据介绍,与其他具有随访功能的平台相比,中国肺癌真实世界数据库项目具有四大特点:
深度垂直,专为肺癌患者量身打造;
全方位协助,多样化医生助手帮助提升效率;
数据治理,为项目医生提供数据治理和科研助力;
数据合规,患者自我报告与患者充分授权。
自最早两位专家参与试用,今年6、7月份面向ACTOS专委会核心专家推广。截至目前,该项目平台已入驻16位带组医生、45个医生团队、名医生、名患者,医患互动的次数已达36,次,定制化随访计划覆盖患者达人。
日积月累的有效沟通带来了怎样的点滴变化?
郑迪教授从一个双向转诊的成功案例娓娓道来,指出通过跨地区、跨学科的线上随访平台,可以非常方便的解决患者入院前焦虑、在院沟通困难、重复沟通效率低下等问题。
“过去,在临床过程中整理数据,意味着需要处理厚厚一沓病例,既麻烦又消耗人力;现在,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