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办理一个“挂床住院”医院任意用医保卡开药,医院还会提供很多其他的优惠政策。医院周围,有出租医保卡赚钱、高价收药的贩药团伙,他们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而这一做法几乎是普遍性行为,且是“半公开的秘密”。不断更新的骗保手段正在侵蚀作为“救命钱”的医保基金。
1
倒买倒卖形成产业链
《经济》记者医院蹲点发现,每到上午,都会有两个中年医院斜侧面停留收药。而且,这两个中年男子似乎并不愁生意,一停下车,早就在这等着卖药的人就围上去,他们并没有发名片或者竖着广告牌告诉其他人自己的身份。
《经济》记者等两人忙过一个小高峰后以卖药者的身份与其交谈。其中一位告诉《经济》记者:“我们只收一些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药,比如心可舒片、阿司匹林等。日常那些小疾病的药、保质期一年以下的我们不收。”对于收益,该男子表示还算满意,按他们的话叫“大钱赚不到,但比上班赚得多”。
随后,一位看着60多岁的妇女拿着一袋氯沙坦钾片过来找他们收药。收药价格是23元每盒。《经济》记者随后去药店发现,该药在药店有46.8元、47.2元两个价位。相当于这些收药团队按正规药店一半的价格进行回收。
据《经济》记者了解,这些人收来的药一般都流向农村,或者个体诊所、小药店。他们这些人并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这样擅自买卖,属于无证经营,违法行为。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疗保险系主任张晓告诉《经济》记者,这些药品来源很复杂,有医保患者的药品、有来历不明的药品,甚至假药,加上运输的条件、存储环境较差,药品安全极其没有保障,危害健康。
而这种擅自买卖药品,且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实在太多。《经济》记者随便在QQ加群一栏打上“收药”二字,搜索出来的结果有50多个群,群人数多则个人、少则10余人。群聊高频词汇是“求长期合作、长期供应”。供应的药品一般也是络活喜、安博维、百令胶囊、心可舒、尿毒清等价格高的药品。
实际上,早在年,通信管理部门和搜索引擎,就一直采取屏蔽链接、消除信息、关闭站点等多种措施对网上非法收药信息进行屏蔽和清除,已成功切断70%的非法收药信息源。但现在打开网站、朋友圈、淘宝、QQ,依旧有大量的收药广告。虽然各地执法部门已经连续多年下力气整治“贩药”乱象,但光靠监管部门检查、执法部门抓捕的方式,只能治理一时,等风头过去,又会死灰复燃。
目前一些地方骗保、套保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开大处方、“挂床住院”等多种方式。例如四医院年和年两年间,通过开“阴阳处方”,共骗取医保基金万元;年医院通过对34人次“挂床住院”方式,违规套取医保基金4.84万元;医院采取伪造病历、将门诊病人转成住院病人等手段,骗取新农合国家医疗基金多万元。
1
骗保涉嫌违法
审计署对外发布年第1号公告中表示,涉嫌套取医保基金大致有三类问题。
第一类属于“内部”问题,表现在部分地区医疗保险费征缴不到位、上缴不及时,财政补贴补助资金不到位;部分地区医保基金支出使用不够规范,少数存在挤占挪用,有的基金被扩大范围用于其他社保制度支出。比如,截至年6月,天津市职工医保和城乡居保基金收入户月末余额共计.65万元,未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第二类属于“制度衔接”问题,表现在制度间不衔接造成重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重复报销医疗费用,部分封闭运行企业存在拖欠定点机构医疗费用等问题。比如,截至年6月,国电江西电力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医疗保险各自封闭运行,涉及参保人数15.19万人。
第三类属于“外部”问题,表现在部分定点机构或个人骗取套取医保基金;部分医疗机构违规收费。比如,年至年6月,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建联药店等3家药店上传虚假药品销售记录,违规套取职工医保基金.69万元,作为单位收入核算。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顾雪非向《经济》记者表示,医院和患者骗保,最后受损失的还是老百姓。“如果医保基金不合理使用,为保持已有的医疗保障水平,保费也越来越高。而医保费用一部分个人缴纳,一部分是财政补贴,其实都是老百姓支付的。”
张晓认为,骗取医保基金是否直接影响老百姓权益的问题要从两个层面来看待。“首先,总体来说,医保基金最终是由政府兜底的。即使医保基金收不抵支,通过财政拨付资金弥补缺口也能保证参保人的合法医疗权益不受影响。但从另一方面看,尽管政府对基金承担兜底责任,但对于侵蚀医保基金的骗取套取行为,也必须严厉打击,防范穿底风险。”
顾雪非最后总结,骗保本质是“道德风险”问题,部分情节严重的涉嫌违法。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医患双方对医疗费用(成本)敏感度大幅下降,医、患多提供(利用)医疗服务的目标和动机一致,基金超支风险在主要付费方即医保,而不在医患。无论个人或医疗机构单方行为,或者双方达成默契,门诊转住院、分解住院尚属于“道德风险”范畴。虚假就医、虚假发票、编造病历则涉嫌违法。事实上,“骗保”不仅存在于医疗保险,也存在于其他保险(包括商业保险)乃至一般公共政策。
“此类问题不可能完全杜绝,但应设法将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技术层面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实时监控;在政策层面医保应从后付制变为预付制,改革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促使医疗机构转变行为,强化成本意识,这样至少让所谓‘医患合谋’失去土壤。但变革后又要防范服务提供不足、诊断升级等问题。”顾雪非表示。
3
医保基金并没有“收不抵支”
近期,不少官方媒体和自媒体账号发布关于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贴文,引发行业内与老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