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机会较多,工资水平较高,吸引人口流入也比较多。那么北上广深之外,其他城市的收入水平如何?根据公开资料,梳理统计15个新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发现,苏州在15个城市中人均收入水平最高,杭州和南京紧随其后;长沙在中西部领跑,并且超越了东部的青岛和天津,而成都落后了。1三城超6万元数据显示,15个新兴城市中,有5个城市年人均收入超过了5万元大关,其中有3个城市超过了6万元大关。这三个城市全部来自长三角,分别是苏州、杭州和南京。统计数据显示,年苏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大关,达到元,比年增长4.1%。苏州的城乡差距也较小。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元和元,同比分别增长3.4%和6.9%。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3.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比年缩小0.。作为普通地级市的领头羊,苏州一直被外界誉为“最牛地级市”。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亿元。这是全国第6个GDP突破2万亿元大关的城市,也是6个城市中唯一的普通地级市。年苏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认定数、净增数和有效数创历史新高。年末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家,逼近1万家,继续名列四大一线城市之后,位居全国第五。不仅如此,苏州下辖的几个县级市如昆山、张家港、常熟,长期位列全国百强县前列。其中,昆山市在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已连续十余年位居榜首,素有“中国最强县”之称。苏州之后,杭州人均收入也达到了元。杭州所在的浙江是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作为省会,杭州集聚了众多大型民企总部。新世纪后,杭州的信息经济在全国独领风骚,发展成为我国的“电商之都”。杭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13.3%,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26.6%。在信息经济的引领下,杭州的收入水平节节提升,也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从人才来源看,来自上海和北京的人才合计占比达23.6%,杭州发展所需人才主要在一线城市中,杭州也具有从一线城市争取人才的能力。南京作为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省会,年GDP首次跻身全国十强之列。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5.2%,也是首次突破6万元。天眼查数据显示,~年五年间,南京企业年度注册增速始终稳定在12%以上,近三年增速均高于深圳、上海和北京三个城市。2长沙赶超青岛、天津苏杭宁之后,是来自珠三角的两个城市东莞和佛山,两市的居民人均收入相差无几,分别为元和元。总体上看,包括东莞和佛山在内,珠三角的所有城市中,除了深圳和广州这两大一线城市之外,其余珠三角的城市,统计的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要比长三角低一些。广东省统计局的一篇分析指出,总体来看,大湾区珠三角九市除广州、深圳居民生活水平可以与长三角地区城市相媲美之外,其余城市难以跟长三角地区相比。居民收入总体水平明显低于长三角地区,收入差距也高于长三角地区。总体上看,江浙地区集体经济更为发达,也有很多大型企业。集体经济比较规范,老百姓从集体经济中所获得的收入会比较高。而珠三角个私经济比较发达,统计也相对没那么规范。东莞和佛山之后,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位居第6的是来自中部的长沙。值得注意的是长沙的人均收入不仅在中西部的城市中领跑,而且还超过了东部的青岛和天津等地,可谓相当耀眼。近年来,长沙的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医药、汽车十分突出。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近年来长沙涌现出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装备制造企业。发达的实体经济是长沙实现较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坚实基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