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深度解析大而强的平台型创新药服务

如需报告请登录。

1、中长期核心投资逻辑及市场关心的几个核心问题

1.1.中长期核心投资逻辑来自于“以李革为领导核心的管理团队的业务布局的前瞻性”,和与之相关“业务多元化布局及拓展的能力”

1.1.1.行业推荐逻辑:全球CRO国内CRO行业均保持高景气度

随着新药研发时间及金钱成本不断提高,和销售市场及专利到期后对原研药的市场冲击,全球及国内制药企业为了缩短研发周期、控制成本、降低研发风险等,逐步将资源逐渐集中在疾病机理研究、新药靶点发现等研发早期研究,而将其他非核心研究开发部分倾向于外包。全球及中国研发费用外包比例在年分别为33.6%和26.3%,随着未来专业化分工的继续深化,预期到年研发费用外包比例将达到45.9%和34.3%。全球医药企业研发支出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以及外包比例的继续上升,预期未来5年全球CRO行业也将保持8%以上增长,高于医药制造业收入端5%的复合增长及研发支出2%左右的增速。

随着年以来的药审改革以及近几年来的国内医药市场“腾笼换鸟”的主基调下,国内医药行业研发支出呈现高速增长;随着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及上交所科创板等制度的推出,先行的国内biotech公司形成财富效应,以及国内逐渐成熟的创新药产业链服务商(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以及CDMO企业等),整体驱动国内创新药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存量医药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biotech公司繁荣下,将整体驱动国内医药研发支出在未来3-5年呈现高速增长、从而带来国内CRO行业在未来5年维持20%以上增速的高景气度。

1.1.2.药物发现及CDMO业务是驱动公司未来保持快速增长的基石业务

展望未来3年,公司核心业绩驱动力仍然来自于核心业务药物发现以及CDMO,预期其未来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药物发现业务:受益全球产能转移及外包集中度提升,预期未来依然能保持快速增。公司实验室业务从年的0.26亿元增长到年的30.5亿元(业务拆分之前),又从年的25.5亿元到年的51.1亿元,其中年复合增长率为26.52%。考虑到全球前三大药物发现提供商行业集中度仅为21.4%,未来随着跨国药企药物发现业务外包供应商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以及小biotech公司的兴起,即体现为外包比例进一步提升;药明康德作为药物发现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受益于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有望在未来3-5年继续享受全球产能转移、维持20%左右的快速增长。

小分子CDMO业务:CDMO行业龙头企业,受益于全球产能转移及国内创新药崛起。截止年底,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分子创新药工艺开发团队,在上海外高桥、常州和美国圣地亚哥建立了三大研发基地(拥有9个差异化配置的生产车间,总反应体积超过1,立方米),原料药和制剂业务合计拥有超过名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公司商业化项目持续放量,其中尤其是超50亿美元大品种ibrutinib依然在高速增长、以及TESARO公司的ZEJULA、和记黄埔的呋喹替尼、珐博进的罗沙司他、歌礼的戈诺卫等开始逐渐放量;展望未来3-5年,随着存量商业化品种放量,以及潜在品种逐渐进入商业化阶段,预期公司CDMO业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1.3.中长期核心投资逻辑:以李革为领导核心的管理团队的业务布局的前瞻性,以及进行业务拓展的能力

公司自2年成立以来,持续拓展业务范围、前瞻性进行多元化业务布局,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大而强”的平台型服务商。展望未来5年、乃至于10年以上,公司核心竞争优势是平台型企业带来业务的延展性,即未来进行产业链业务扩张的能力是保证长周期维持成长的核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ls/124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