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来袭,各行各业遭受打击,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在国际上起到了典范的作用。有此硕果,坚守生产线,不断为抗疫前线输送“弹药”的医药产业的付出是不容忽视的。7月15日—7月24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华小佗”实践团“弘扬抗疫精神之寻药而去,真知而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在这10天的时间里,团队成员积极努力着,结合自身所学,为弘扬医药产业抗疫精神添砖加瓦。
早在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实践团成员就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积极与药企、药店取得联系,保障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开展新闻、PS、PR等培训。掌握基本技能,为实践团深入药企,探索疫情期间背后的力量奠定基础。
“华小佗”实践团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线下深入药企参观学习,交流座谈,拍摄药物生产纪录片。走访药店、医院、诊所等调研。线上查阅资料,研究近十年药企发展趋势,探究疫情影响下药企的新形势,新格局。歌颂中国英勇无畏,勠力同心的“抗疫”精神。
01舍利而取义——抗疫生产,使命必达“华小佗”实践团来到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罗欣工业园。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袁磊接待了实践团一行,带领实践团成员到罗欣制药展厅进行参观学习,并进行交流座谈会。
据讲解员讲述,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实践团成员进一步了解其创业过程、研究成果等。随后实践团成员同袁磊来到中心会议室,观看了《同“欣”抗疫》纪录片,就抗疫生产、疫情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负责人袁磊更是就此次实践提出了宝贵意见。
通过此次参观访谈,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罗欣药业多年的成功积累。抗疫生产,使命必达作出突出贡献。为接下来深入车间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负责人袁磊观看《同“欣”抗疫》宣传片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展厅的合照
02深入实验室——严格防护,精益求精为进一步将药品生产流程及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华小佗”实践团在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袁磊的带领下,来到罗欣工业园育欣厂,分别对药品生产车间和产品质量控制部门进行了参观学习。
进入生产车间,实践团成员换上参观服及鞋套,消毒后进入了药品的外装车间。车间经理向成员们介绍了车间的情况,答疑解惑。离开生产车间,实践团成员又来到了产品质量控制部门。在负责人的介绍下,参观了多个区域,并了解到除必要操作外,车间全部实现人机分离。严格的防护措施,自动化的操作流程,负责人详细入微的讲解,工作人员精益求精的精神面貌让实践团成员对药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实践出真知,想要进步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应深入实践,学以致用,真正做到知识同实践相结合。此次参观学习为接下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图为车间负责人为实践团成员答疑解惑
图为QC实验室(产品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03调研显真章——全员出动,走街串巷“华小佗”实践团开启走访调研之旅。实践团成员兵分多路,线上、线下调研同步开展。
线下走访调研过程中,团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现场采访等形式,一队前往所在居住地的药店或者卫生室进行疫情期间药品销售情况的调查,另一队来到街道、商场等公共场所对路人进行采访。被采访群众均表示对中国有信心,对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各行各业人士表示感谢。
三天的调研结果显示,在疫情期间除了口罩的销量激增以外,人们购买维生素C以及抗病毒类药物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大部分药店也出现亏损现象。其次,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两极分化严重。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药物和口罩需求量也相差很大,面对疫情群众的心理状态也有所差异。
通过本次调研,实践团成员们对疫情期间药店和人们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实践团成员一定能得出一份强有力有参考价值的报告。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诊所医生交流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访药店
04战疫兵工厂——平凡时刻,缔造光辉“华小佗”实践团在社会实践参观学习药企之余,拍摄剪辑了一部关于疫情期间医药产业的战“疫”故事的记录片。并针对纪录片拍摄等问题开展了线上构想大会,对纪录片初成品反复讨论修改。
实践团成员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和思路,涉及方面广泛,思路开阔,想法新颖,为打造纪录片提供了多种方案。最终确定,全片以“新冠疫情”为背景,以“冬、春、夏”为时间顺序展开,以罗欣药业为原型,讲述药企在疫情期间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药物保障,向人们展示医药产业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贡献。实践团成员认为,纪录片除了要尊重生活以外,还要用真实的故事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这才是实践团拍摄纪录片的最重要的原因。
《战“疫”兵工厂》这部由“华小佗”实践团自己设计和构思并且拍摄剪辑的纪录片,不仅是一部宣传药企抗击疫情过程的重要一环,也展示了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制药学子的意志和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线上构想大会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纪录片初成品
05宣传小知识——药物安全,科普惠民“华小佗”实践团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社会实践之余,通过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