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川家训
?
立
家
规
树
家
风
《丰川家训》作于康熙四十七年(),由清代理学家陕西鄠县人王心敬口授教训,由其子王勣、孙子王师睦等笔录而成,后收入《丰川集》。
王心敬有感于岁月蹉跎,治家不易,他“略仿古训,参以时宜”,以便“示训于家,令其诵守”,目的在于从“经久之法”中得“经久之家”。?
《丰川家训》分为上、中、下三卷,分别为“立身、治家、莅仕”,其声闻虽不如《颜氏家训》《温公家训》《朱子家训》那样誉满天下,但作为布衣理学大儒之作,自有其独特的认识和不同的见解,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立身、治家、莅仕
卷上:立身(节选)
《孟子》曰:“古之人,得志则德泽加于民人,不得志则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人生立身之道,无分穷达,原有当尽之准绳。不如此,则人量未满。做人之道,上一等,达便宜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
穷便为往圣继绝学,万世开太平。
有如气质不高,才识有限,亦必安分守礼,无作非为。
纵无益于世道人心,亦尚不悖生人正理。
《学记》曰:“人不学,不知道。”
古语云:“人不学,不知义。”
人生立身之道,道义乃其根柢,而学问实为要务。?
家之不和,
每起于不公,
既不和矣,
忍岂可长乎?
卷中:治家(节选)
昔之言治家者,曰忍,曰和,曰公,吾谓公为要焉
且恐忍小久之为大也,可奈何?故三者以公为要。教家以忠厚为元气,以严整为格式。盖一家之中,能使忠厚之气贯浃于内外男女心髓之间而不自知,则善气所迎,即隐清多少乖戾之气。
然非严整素定,使家中一切人知我家法有确不可移易之意则忠厚流为姑息。但遇玩冥,必且有败类之衅。故宽猛共济,非特治国治天下之道宜尔,治家更为要紧。
《易》曰:“家有严君,父母之谓也。”故治家者必以治国之道治之,庶赏罚是非井井不紊,而上下之间恩明义美,无意外乖忤之隙。
卷下:莅仕(节选)
凡官职,无论大小高卑,莫不各有其宜尽之道
当官能尽职业,则君恩既报,屋漏无惭,真可浩然天地之间。况从来高官厚禄之享,多属奉公循法之良吏。
即天道富贵福泽之报,亦必在忠诚靖恭之名臣,有识者何忍以一念身家之私,自堕弘庥?受人家国之任,于朝廷所付托的事能看得重于家事,于朝廷所付托的人能看得重于家人,公尔忘私,君尔忘身,这便是大圣贤的存心。
行事必然至诚格天,功业传世,子孙繁昌。余者但能不以家事妨害受托国事,不以子孙戕剥受托的生民,公私两利,家国两益,亦尚不至逆天地之心。
昔人以清慎勤敏为居官四字符,余谓此四字,自是要紧。
然但知此四字,亦只可谨身寡过而已。必兼之仁明公正,则知明处当仁尽义至,始能建俊伟光明之业。居外官可为真循吏,立朝廷可为真大臣。
来源:西安纪检监察
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