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及优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总体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于年起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对原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设计划进行系统化整合和重构,下设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等7个子项目,多措并举营造科技期刊创新发展良好生态。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中国方阵为核心目标,立足科技期刊服务创新、引领创新的根本功能,聚焦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建设,着力深化改革、突出示范引领,创新项目设置和实施方式。

1.围绕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全链条构建支持体系,统筹推进、系统布局。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办刊机制陈旧、运营方式落后、传播链条短、服务能力不足、数字化生存能力低等突出问题推出针对性举措,着眼内容建设、出版运营、传播推广等各环节,对单刊建设、刊群联动、产学融合、平台托举进行系统化设计,实施一揽子支持计划,多管齐下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服务能力。

2.强化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变革遴选方式,以域选刊、精准扶持。改变结果导向的遴选方式,按照“以域选刊”原则,聚焦国家创新发展关键领域和战略方向加大科技期刊建设力度,在办刊基础好的学科领域选优扶优、培育品牌,在办刊基础薄弱的学科领域创办新刊、优化布局。统筹中、英文科技期刊,统筹综合类、专业类、科普期刊,分领域、分层次、分类别进行精准扶持。

3.优化实施方式和资助模式,加强追踪问效和动态管理。完善项目管理数字平台功能,实施在线一体化申报、评审、过程管理。根据各子项目建设方向分类设置遴选指标体系,组建高水平评审专家库,聘请专业第三方绩效评估机构,实现前、中、后全流程的科学管理、有效组织。资助周期5年,每周期内,根据年度绩效表现对入选项目进行一定比例的动态调整,激发进取争先意识。

领军期刊项目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求,聚焦我国基础优势学科领域、战略前沿学科领域、新兴交叉学科领域,遴选有望率先冲击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作为领军期刊进行重点建设。

一、建设方向

(一)内容质量:①体现学科国际发展水平的原始创新;②刊发重大科技原始创新成果;③保持学术质量的前提下,载文量稳中有升。

(二)影响力:①刊载成果被全球主流科技媒体报道;②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指标达到同学科前列。

(三)出版规范:①完备的国际科研诚信伦理制度;②国际主流的编辑出版流程;③符合国际、国内版权管理规则和规章制度。

(四)组织效能:①主办单位充分履行办刊主体责任;②主编为学科或行业领军人物;③编委覆盖国内外同领域主要学术中心,并发挥实质性作用;④拥有全球化、高水平的审稿人队伍;⑤编辑部建制完备,拥有顶尖的编辑和管理人才。

(五)服务能力:①出版时效性强;②论文呈现形式多元化;③具备自主化的高效媒体融合能力,采取前沿技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④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二、申报条件

(一)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已至少连续出版3期的科技期刊;

(二)申报期刊原则上属于26个优先建设领域;

(三)具有规范的学术伦理规范和出版流程;

(四)期刊学术水平高、办刊能力强、发展后劲大,已被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且主要引证指标位于学科前50%(含50%,以截至通知发布日各数据库最新数据为准);

(五)已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国际论文占比50%以上(含50%,年度);

(六)原则上优先考虑依托自主建设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平台进行出版的期刊。

三、项目设置

项目数量:20项

支持额度:不低于万元/项/年

支持周期:5年

四、学科领域

依据科研产出有优势、学科重要程度高、期刊发展基础好等条件,通过大数据分析,从以下26个优先建设领域优先遴选:

1.仪器科学与技术2.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3.光学4.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5.生物化学6.空天科学与航空航天工程7.免疫学8.粒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9.物理化学10.应用化学11.应用数学12.数学13.应用物理学14.实验医学15.植物学16.动物学17.药学18.计算机科学19.跨学科综合20.综合性物理学21.综合性化学22.综合性地球科学23.综合性生命科学24.综合性农业科学25.综合性工业技术26.综合性医药卫生

重点期刊项目

重点围绕优先建设领域,择优遴选办刊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期刊,作为重点建设期刊,与领军期刊形成竞争态势,建立淘汰递补机制。

一、建设方向

加强优质稿源内容建设、出版伦理道德规范与科研诚信建设、办刊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内容质量和服务能力。

二、申报条件

(一)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已至少连续出版3期的科技期刊;

(二)申报期刊原则上属于26个优先建设领域;

(三)具有规范的学术伦理规范和出版流程,或已具备一定国际化出版基础;

(四)期刊学术水平高,已被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且主要引证指标位于学科前75%(含75%,以截至通知发布日各数据库最新数据为准);

(五)已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国际论文占比25%以上(含25%);

(六)原则上优先考虑依托自主建设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平台进行出版的期刊。

三、项目设置

项目数量:30项

支持额度:50-万元/项/年

支持周期:5年

梯队期刊项目

按照基础研究类、技术类、科学普及类三个方向,择优遴选种具备一定办刊基础和发展潜力的科技期刊,作为梯队培育目标,支持期刊着力提升传播能力和服务能力,引领学科发展、助力经济建设、培育科学文化。

一、建设方向

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加强优质稿源内容建设、出版伦理道德规范与科研诚信建设、办刊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期刊学术质量、传播能力、内容质量和服务能力。

二、申报条件

(一)基础研究类

1.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已至少连续出版3期;

2.具有规范的学术伦理规范和出版流程;

3.英文类期刊应已被国际重要期刊数据库收录,中文类期刊应已被国际重要期刊引文数据库收录,或被国内重要期刊数据库收录,且主要引证指标位于学科前20%(含20%,以截至通知发布日各数据库最新数据为准)。

(二)技术类

1.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已至少连续出版3期;

2.具有规范的采编规范和出版流程;

3.刊发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成果,在服务技术交流和企业创新方面做出突出成绩;

4.在行业中发行量较大,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

5.最近5年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奖励。

(三)科学普及类

1.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已至少连续出版3期;

2.具有规范的采编规范和出版流程;

3.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方面已经做出突出成绩;

4.在行业中发行量较大,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

5.最近5年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奖励。

三、项目设置

项目数量:项(中、英文科技期刊各项,具体名额根据三个方向申报情况确定)

支持额度:40万元/项/年

支持周期:5年

高起点新刊项目

以域选刊、前瞻布局、突出引领,在传统优势、新兴交叉、战略前沿、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创办高起点英文科技期刊,加快优质新刊供给。对本项目领军期刊子项目入选期刊创办姊妹刊或子刊,以及集群化试点入选单位创办新刊优先支持。

一、建设方向

(一)加强办刊队伍建设。遴选高水平的编委和审稿人,选派优秀编辑或出版、营销推广人员到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学习,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职业化编审队伍。

(二)加强优质稿源建设。积极参与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活动,有机嵌入科学研究的全过程,采用约稿、组稿等多种方式,吸引优秀稿源,提升稿源质量。

(三)加强出版伦理道德规范与科研诚信建设。建立规范的学术伦理规范和出版流程,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抵制和惩戒,维护良好的学术秩序。

(四)加强办刊能力建设。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学习借鉴国际科技期刊先进运作方式和出版模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规范管理制度。

二、申报条件

(一)符合《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具有较好办刊条件和基础的拟创办英文科技期刊主办单位。

(二)具有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学术伦理规范和出版流程,且已具备一定国际化出版经验。

(三)新创办期刊业务范围原则上属于项目要求的优先建设领域。

三、项目设置

项目数量:不超过30项/年

支持额度:50万元/项,获得刊号批复后一次性资助

支持周期:1年

四、优先建设领域

1.电化学2.人工智能3.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4.航海工程5.生态学6.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7.涂料学和薄膜材料8.复合材料9.微生物学10.土壤学11.环境工程12.机器人学13.遥感14.病毒学15.粒子物理学和场论16.核物理17.天文学18.食品科学技术19.农业工程20.制造工程21.地质工程22.毒物学23.药物化学24.凝聚态物理学25.数学物理学26.生物工程学和应用微生物学27.生物物理学28.高分子科学29.有机化学30.分析化学31.无机化学32.晶体学33.工程热力学34.生物材料35.陶瓷材料36.原子与分子物理学

集群化试点项目

试点探索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路径,形成可以复制推广的发展模式,并在试点工作中实现旗舰期刊的尖兵突破和高水平刊群的集聚发展,大幅提高旗舰期刊和刊群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提升试点单位的办刊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从集群化运作向集团化发展积累实力。

一、建设方向

(一)建立办刊资源共享互通机制,衍生新刊或吸纳、整合学科交叉期刊,构建功能相异、层次分明的一流品牌刊群。

(二)联合发布传播顶尖科研成果和科研信息、编制统一出版规范、建立统一刊群传播和服务平台等,增强刊群发展的内生能力,实现刊群内科技期刊数量和质量的快速提升。

(三)构建以国际顶级科学家为核心、优秀青年学者为外围的圈层化、梯次化的作者读者队伍,强化刊群对全球高水平成果的虹吸效应和对学术圈的渗透影响,实现旗舰期刊对集群的整体带动、集群对旗舰期刊的支撑托举。

(四)围绕集群化办刊模式,广泛吸纳国内外具备学术、出版、传播等不同专长的高水平办刊人才,加强专业化办刊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储备。

二、申报条件

具有一定期刊集群化发展基础的期刊主办、出版单位,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一)期刊群拥有高水平的国际期刊,已被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且主要引证指标位于学科前50%(含50%,以截至通知发布日各数据库最新数据为准),能发挥品牌期刊的示范效应;

(二)期刊群具有一定的规模,不少于10种期刊;

(三)具有自主建设的期刊集群平台,在期刊整合方面做过一定的探索实践。

每种刊物仅限参与一个集群化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

三、项目设置

项目数量:5项

支持额度:-万元/项/年

支持周期:5年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项目申报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nr/69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