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老龄化下的中国医药工业是否朝阳依旧

老龄化=有效医药市场么?

今年两会期间,老龄化和少子化是个热门话题,很多委员提出了应对老龄化和鼓励生育的提案。

行业内都说,老龄化与医药工业未来息息相关,但在笔者看来,老龄化是否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还是需要加以分析。

1近期加速老龄化的中国

自年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美国于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日本用了25年(~)完成深度老龄化进程。

中国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年65岁以上的人口1.76亿,占人口总数的12.6%。按照这个速度,预计年左右就可以完成深度老龄化进程,将只用25年。并且在今后很长时期内都将保持很高的增速,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自年以来,中国有3轮婴儿潮。

第一轮婴儿潮出现在-年,出生人口年均万,峰值达万(年),总和生育率平均5.3。

第二轮婴儿潮出现在-年,出生人口年均万,峰值接近万(年),总和生育率最高在6.38。

第三轮婴儿潮出现在-年,出生人口年均万,峰值万(年),出生率大致在20‰-23‰之间,总和生育率平均2.3。此时,国家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第四轮婴儿潮应在年后出现,但因长期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而消失,年官方总和生育率降至1.18,修正后仅1.5。

年之前,每年步入65岁老龄化的人群估计在万~万之间,但年~的出生的第二波婴儿潮前期的1亿人口,在年~年将全面步入老龄化阶段,每年预计将有万~万步入老龄化。因此未来10年中国将加速深度老龄化,面临的养老压力和医疗压力将不言而喻。

老龄化,自然是少子化所对应的。分母下降,自然导致比例增加。

未来10年,主力军育龄妇女20~34岁的规模,将以线性速度下滑,从年的1.59亿迅速下降至年的1.28亿,平均每年减少万。

整个20~49岁育龄妇女规模在年达到3.21亿规模的顶峰后,每年以减少万规模的速度在下降,在~年之间4年时间,减少规模更是达到每年万左右。

所以,一方面进入老龄化的人群在迅速增加,另外一方面,育龄妇女规模下降、生育意愿下降等等原因导致出生率在迅猛下滑,因此,在未来的10年,中国将加入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2未富先老的中国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相较于“十三五”规划,十四五对未来老龄化社会到来的表述更为明确,并首次将应对老龄化挑战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不仅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还要发展银发经济。

发展银发经济,首先要有收入。

根据《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所示数据,对比《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中国城镇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相关收入情况分析如下表。

随着养老压力的增大,养老金相当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是越来越低。年,我国城市老年人收入只相当于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2.9%,仅相当于同期城市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1.7%。年,农村老年人收入相当于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2.7%。年,估计城市老年人收入占城镇收入比估计会降至70%左右。由此可见,老年人收入水平低于其他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城市退休老人,收入远低于城市在岗的职工收入。

相比较下,最近10年,日本的家庭收入没有实质性的增长。日本全社会的家庭年收入在~万日元之间,高龄家庭每户收入基本稳定在万日元(约18万人民币)左右,约占全社会家庭年收入的55~60%左右。以每户平均1.5个左右老年人计算,年数据老年人人均收入.2万日元(约14.1万人民币)。

在收入构成方面,保障性收入是中国城镇老年人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来源。因此鼓励开发老年劳动力资源是必要的。对于老年人自身可言,无论是解决养老金短缺或者是实现个人价值,再就业都已经成为老年人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dafosc.com/bkls/8200.html


当前时间: